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創新,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
2023-09-21 07:5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晶 李民峰 劉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21日訊 9月7日一早,吳凡坐到電腦前,結合無人機拍攝的視頻監控,仔細巡查每一口井、每一片區域、每一座聯合站、每一條油氣外輸管線有無異常。

  他是中國石油大慶油田采油三廠第八作業區生產指揮中心的無人機操作員,也是這個作業區的安全環保監督員,這就是他每天的工作。

  一臺臺輪轉的抽油機、一架架巡航的無人機、一片片吸收日光的光伏板……這些都是大慶油田科技創新、新能源開發、數字化建設的縮影。如今,它們正助推著這個開發已經60多年的老油田步入高質量發展進程中。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新紀錄』

  大慶油田發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創新史,油田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重中之重,老油田利用新手段,在提高采收率、研發新產品上下功夫,創造出一項項勘探開發新紀錄。

  『油田自主研制的120至160攝氏度耐高溫緩速深度酸壓工作液體系在潼深8井茅二段開展現場試驗,創造了中弱雲化儲層壓後試氣新紀錄,也讓川渝探區酸壓工作液自主化實現了「零」的突破。』近日,大慶油田技術發展部相關負責人激動地與記者分享這份喜悅。今年以來,大慶油田突出強化非常規勘探、川渝探區、提高采收率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實施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舉措,有力助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大慶油田一直把提高采收率技術作為支橕原油高質量穩產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他們針對聚驅後試驗區,整體推進長垣北部聚驅後一類潛力區域復合體系工業性試驗,加快喇嘛甸油田聚驅後復合體系工業性試驗方案編制,加大北二西弱鹼、北一斷西鹽三元復合體系工業性試驗調整力度,靠實聚驅後工業化應用技術基礎;全面加快三類油層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攻關步伐,在確保兩項常規弱鹼復合體系試驗效果並做好全過程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加大新型驅油體系先導試驗調整力度;在外圍油田,開展分類油藏儲量潛力評價,加快新型驅油體系篩選,組織編制復合驅、稠油聚驅試驗方案,微生物、轉方式、稠油熱采累計增油9.2萬噸,試驗效果均優於預期。

  抽油機是原油生產的重要『家伙』,如何讓它的作用最大化,大慶油田將落腳點放在了抽油機的改良上。他們積極推進新型抽油機研發制造及局產化工作。在按照專班運行計劃推進、超前布局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基礎上『借腦引智』,依托石油高校攻關塔架機結構建模仿真技術,完成塔架機結構優化,對接科研院所形成適應油田氣候特征的塔架機基礎優化方案;『全方位對標』,對照國際一流標准研發制造,推進新型塔架機設計與質量監督管理,目前已完成研發方案評審、設計圖紙審核、質量管理評估、樣機監督制造等方面工作,確保全過程質量安全平穩受控。截至目前,大慶油田已完成首批新型塔架機生產制造,在采油二廠完成4臺塔架機安裝及調試工作,均處於正常運轉狀態。

  科技創新是生命線工程、全局性工程,久久為功,必有所成。

  提速新能源開發,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天的大慶油田,越來越多的井站新增了光伏板『帽檐』,越建越好的生態建設示范區生機盎然,一幅幅鋪展的綠色生態畫卷,讓人們盡享休閑愜意。

  年初以來,大慶油田堅持『像抓油氣產量一樣抓新能源』,持續優化新能源管理層級、打造技術產業支橕體系、創新發展管理模式,形成了全員參與、齊抓共管、協同發力、同頻共振的良好局面,建立起具有大慶油田特色的新能源業務管理體系。他們科學編制《新時代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新能源專題規劃》,明確將按照『四大基地、五大示范區』的總體布局,以風光地熱資源為基礎,以氣電和綠氫為支橕,充分利用油區和周邊土地,拓展消納空間,構建企業間、企地間、產業間協同發展、綠色發展、持續發展的產業生態圈。

  大慶油田加強頂層設計、強化統籌協調,認真落實中國石油『加快獲取優質風光資源和並網指標』部署,多次赴綏化、牡丹江及廣西等地與地方政府洽談對接,上半年已獲取風力發電項目指標353萬千瓦,完成全年計劃的160%;按照中國石油新能源項目『加快投產一批、盡早實施一批、提前儲備一批』工作思路,超前開展宏觀選址、風機點位布置等前期工作,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對全省地熱資源進行全面普查,與大慶寶石花熱力有限公司簽署《地熱能開發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方正縣簽署《新能源產業開發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累計落實地熱供暖面積186萬平方米,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在新能源項目建設方面,今年以來,油田已建成風電項目1萬千瓦,開工建設風光發電項目16.7萬千瓦,與去年全年相較,項目開工規模提高7倍,實現了新能源建設的全面提速。

  為穩步推進CCUS示范工程建設,油田統籌內外部氣源生產和注入能力需求,上半年完成注氣20多萬噸、完成年度任務的57.2%,產油42651噸、高於運行計劃;積極與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對接,搶抓方案編制和實施工作,上半年投產氣源捕集項目兩項,管道輸送和驅油埋存工程相關方案進入審查階段。

  最普惠的民生就是『滿眼綠色』。大慶油田新能源業務發展已全速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市場更優、技術更強、重點更突出邁進。

  堅持數字化賦能,為高質量發展提昇『新高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慶油田堅持數字化賦能,以信息技術推動傳統油氣業務高質量發展。

  大慶油田創新將數字技術與傳統油氣產業深度融合,結合『智慧油田』建設實際,按照『中樞輻射式』思路,依托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建立以油田智慧指揮中心為中樞、輻射至二級單位監控中心的『1+N』監控模式。工作中,堅持『點、線、面』結合,全面部署監控設備,明確以固定視頻監控為主體,以空中無人機、移動布控球、視頻安全帽為三翼的『一體三翼』模式,形成空中地面立體化、移動固定相結合的視頻全覆蓋監控格局。

  經過站庫昇級改造,如今的采油六廠第二作業區喇十七污水注水站已經實現了生產操控、安全防護、巡檢維修的全過程數字化管理。全站55臺設備、239項生產信息全面實現數字化采集和遠程操控,自控系統實現壓力、溫度、流量等生產數據適時采集和數字化傳輸,中控室可遠程對全站昇水泵、補水泵等6類機泵進行啟停、調節等操控。不僅是喇十七污水注水站,采油六廠以第二作業區為數字化建設先導示范區,現已完成了全區1267口油井、62座計量間數字化改造。今年,將采取『邊施工、邊調試、邊投運』組織方式,計劃於年底前完成全廠井間站數字化改造。

  『物聯網平臺是氣田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核心,也是冬季北方氣田調峰生產遠程監控的「千裡眼」,既為氣井安全生產增添有力保障,更為氣田可持續發展鋪設了一條數字化的智能「高速路」。』采氣分公司(儲氣庫分公司)搶抓應用物聯網實現氣田數字化管理,加快推進氣田數字化建設,啟動實施148口氣井數字化建設,23座集氣站、4座調壓計量站數字化改造,以及1個巡檢維護監控中心和1個生產調度中心建設。目前,正在逐步實現由傳統的『定崗值守、按時巡檢』向『集中監控、無人值守、故障巡檢』的新型生產模式轉變。

  百尺竿頭思更進,策馬揚鞭自奮蹄。大慶油田全力按下高質量發展『快進鍵』,為當好旗幟標杆、建設百年油田匯聚最強合力,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大慶油田力量。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