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龍江大糧倉 皆是好豐景
2023-09-25 08:2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蔓越莓|九月,是收獲的季節。撫遠市紅海植業蔓越莓種植基地蕩漾在紅色海洋之中,一顆顆圓潤飽滿的『紅寶石』陸續浮出水面,4200畝蔓越莓成為了托起美好生活的『致富果』。 『蔓越莓每年采收時間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現在是人工采收階段,接下來我們將進行大面積的機械水收。今年進入結果期的面積有2000畝,產量預計在2000噸到2200噸。目前,市場鮮果價格是每公斤300元左右。未來2到3年,基地將迎來盛果期,鮮果產量也會大幅度提高,有望突破萬噸產量。』紅海植業總經理李峰說。黑龍江日報見習記者 張春雷 攝

  靈芝|時下,正是靈芝成熟的季節,也是收集孢子粉的繁忙時期。今年龍江森工東京城局公司依托東方紅林場當地良好的自然資源,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共新建了70個標准化靈芝種植大棚。同時,基地安裝了遠程監控,通過網絡與電腦、智能手機連接,實現了基地大棚科技化管理。龍江森工東京城局公司現已建成集種植、初加工、倉儲集散為一體的綠色生態標准化靈芝產業基地,年產孢子粉25000斤,乾靈芝50000餘斤,總產值可達千萬餘元。黑龍江日報記者 李健 攝

  藍莓|素有『中國野生藍莓之鄉』的大興安嶺,藍莓、紅豆越桔、藍靛果等野生漿果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藍莓儲量佔全國90%、世界的30%,是我國唯一的『中國北極藍莓』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目前大興安嶺農林科學院漿果研究室已總結出藍莓苗木的組培、扦插、種子繁育技術,現正開展藍莓增產技術研究,並列為今年的攻堅克難行動。通過栽培基質試驗和促進結實座果試驗,綜合評價影響藍莓生長、結實的相關因素,總結出增產技術方案,初步篩選出適合大興安嶺的最佳種源,集成並推廣藍莓人工馴化種植技術。任志強 黑龍江日報記者 張磊 攝

  松子|偃松是大興安嶺獨有的松樹品種,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果實要歷經三個冬春夏秋纔能成熟,因其生長環境具有局限性、數量稀缺、果實的成熟期需千日,故又名『千日果』。每年8月開始采摘,這是當地山貨采摘裡面難度最大的一項。翻山越嶺、攀高爬樹,沈重的松塔需要完全靠人力背下山。自然生成的偃松松塔精乾、細小,松子也較小。任志強 黑龍江日報記者 張磊 攝

  平貝|日前,平貝產量佔全國總產量一半以上的鐵力市迎來平貝豐收、農民增收的好年景。鐵力市約有40個村屯從事平貝種植業,擁有全國產量最大的平貝種植地,掌控著全國平貝市場的議價權,全市從事平貝種植、加工銷售的農戶約1300戶,直接帶動當地就業5000人。今年,鐵力市共種植平貝1.1萬畝,收獲成品平貝超1000噸。黑龍江日報記者 賈紅路 攝

  木耳|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塔河林業局盤古林場八個黑木耳養殖大棚現已采摘5000斤。因地制宜、因場施策,當地部分基層林場把做大做強黑木耳產業作為職工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大力發展棚室吊袋黑木耳栽培。收獲時節,一排排整齊的吊袋耳大棚裡,每個大棚內的菌袋上都結滿了『肥嘟嘟』的黑木耳,職工們有序地進行著采摘、晾曬,雖然忙碌,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笑容。任志強 黑龍江日報記者 張磊 攝

  森林馬養殖|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加格達奇林業局那都裡林場成立合作社,發展森林馬養殖業,帶領職工共同致富。2023年共養殖森林馬178匹,現存欄97匹,出欄81匹,實現產值81萬元、利潤25萬元。任志強 黑龍江日報記者 張磊 攝

  牧草|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加格達奇林業局不斷探索牧草資源開發有效措施,大力推動牧草經濟的發展。截至目前,各林場共打收牧草10885畝、1295噸,實現產值77.7萬元。任志強 黑龍江日報記者 張磊 攝

  黑龍江日報9月25日訊 豐收時節,龍江大地奼紫嫣紅。在佳木斯市撫遠市,一望無際的蔓越莓田,火紅果實匯聚成海;在『林都』伊春市,高聳入雲的紅松樹上,沈甸甸的松塔壓彎了枝頭;在哈爾濱市通河縣,茂密連片的榛子林中,金色果實墜落滿地;在牡丹江市東寧市,色如墨玉的黑木耳在陽光的沐浴下蜷縮成片片花朵;在七臺河市勃利縣,寶石般的藍靛果喜迎豐收;在烏蘇裡江、松花江等江河沿岸,歡騰的魚兒躍進漁民的網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並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打造出『九珍十八品』『寒地龍藥』『龍江冷水魚』等無數美名遠播的龍江特產,處處呈現富饒豐收景象。

  據調查統計,我省黑木耳年產量達300萬噸以上,佔全國產量的44%,位居全國第一;紅松子年產量5萬噸,位居全國第一;猴頭菇、刺五加、平貝和松杉靈芝等品類資源蘊藏量位居世界第一;野生漿果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是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山野菜人工栽培基地。在『寒地龍藥』方面,我省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有1500餘種,蘊藏量135萬噸,載入藥典的藥用植物有168種。部分優勢品種在全國市場佔重要地位,刺五加產量佔全國總份額的80%以上、人參佔70%以上、板藍根佔50%以上、平貝佔40%以上,均居全國第一。2022年,全省水產養殖面積達640萬畝,水產品總產量達73.5萬噸,味道鮮美的龍江冷水魚正逐漸游向全國人民餐桌。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