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綏芬河自貿片區|堅持走開放路 打自貿牌 以高水平開放助力高質量發展
2023-09-27 08:3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27日訊 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時和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踐行『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使命責任,突出沿邊優勢和特色,堅持走開放路、打自貿牌,聚焦對外開放,堅持理念開放、產業開放、要素開放、制度開放,穩步提昇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水平,以創新驅動積蓄向北開放新動能,為黑龍江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貢獻綏芬河方案。

  今年1月至8月,綏芬河自貿片區新設企業683家,同比增長46.9%,其中外資企業11家;實際使用外資200.3萬美元,外貿進出口額完成119.5億元,同比增長17.7%。

  A

  堅持創新驅動

  打造改革試驗高地

  綏芬河自貿片區推動先行先試的突破和改革措施的落實,承接總體方案改革試點任務實施率100%,圍繞落實自貿試驗區提昇戰略,挖掘『沿邊、對俄、跨境』特色,累計探索形成174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39項獲評省級案例,『綏芬河片區深化跨境金融創新助力跨境貿易新業態發展』獲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級聯席會議簡報刊發。

  推進投資自由化。綏芬河自貿片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減審批、並環節、優流程、縮時限,一切為項目著想,用『一份信用』代替『一摞材料』,用『一份承諾』取代『一摞審批』,變『先批後建』為『先建後驗』,大幅激發市場活力。深入開展政務服務『六辦』措施,國際物流谷產業園、北大荒食品加工項目、瑪速瑪汽車配件出口加工基地、首站進口冷鏈商品集散港等重點項目快速審批,保障項目『當年開工』、企業『快入准營』。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營商局與司法局聯合開展執法領域營商環境滿意度專項調查行動,采取發放問卷的形式,主動服務、靠前服務、跟進服務,聚焦服務企業群眾多渠道、多方位、多頻次出實招見實效,深入推進重點執法領域嚴格規范執法、公正文明執法、包容審慎執法、柔性監管執法,強化了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切實解決了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難』中的執法突出問題,賦能法治化營商環境再提昇。

  推進貿易便利化。最大限度壓縮通關時限、提昇口岸效能,綏芬河海關推進實施『自報自繳』『兩步申報』『提前申報』『雲簽發檢驗檢疫證書』等通關便利化改革,通過專人專崗、延時辦公、7×24小時預約通關等舉措,為企業提供便利服務。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設計『內貿跨境運輸辦理』模塊,大幅提昇申報效率。綏芬河鐵路車站利用95306『數字口岸』系統信息共享,開闢綠色通道,有效助力中歐班列快速通關。

  推進金融國際化。近日,綏芬河市金融服務中心聯合國家外匯管理局綏芬河市支局,為中國銀行綏芬河分行和綏芬河瑪速瑪公司搭建銀企對接平臺,使該企業順利收到境外公司借入的100萬美元外債,及時向境內供貨商支付貨款。這是綏芬河市首筆『外債+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因為實現由『先審後付』變為『先付後查』,極大地節約了時間成本,提昇了企業跨境融資效率。此外,還開通了全省唯一雙幣種現鈔陸路調運通道,累計調出人民幣24筆、6.02億元。建設了全省自貿片區首家金融超市及跨境金融服務站,實現金融產品『一指化』優選,入駐各類金融機構38家。線上金融超市受理諮詢企業198家,對接意向貸款5.4億元,平臺累計瀏覽量23萬餘次,線下金融超市已為769家市場主體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為市場主體節約成本近30萬元。

  B

  聚焦通道建設

  提昇互聯互通水平

  綏芬河自貿片區用好通道優勢,聚焦口岸通道設施建設,突出挖掘口岸運能、運營、運行潛力,做優多式聯運集疏運物流體系,著力打造互聯互通新高地。

  構建現代物流體系。綏芬河自貿片區充分利用『國際口岸物流樞紐』優勢和陸海聯運大通道功能,積極推動跨境物流通道建設,暢通內循環、打通外循環,加快空港物流、大宗物流、保稅物流、電商物流、冷鏈物流、集散物流等六個物流體系建設,推動形成國際貨物集疏、優質要素流動的多式聯運平臺,正積極打造海陸內外聯動、南北雙向互通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服務國際運輸暢通。中歐班列開行以來,經綏芬河站出入境2313列、21.79萬標箱。今年1月至8月過境530列、53490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0.65%、4.53%。經海關總署批復,綏芬河口岸成為國家內貿貨物跨境運輸試點口岸,上海、鹽田、寧波等16個港口成為黑龍江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進境口岸,允許將木材、石化、糧食等涉及出口許可證管制類的貨物,納入內貿貨物范圍,創新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查驗通關模式,闢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通道。今年我省首批TIR運輸貨物從綏芬河公路口岸完成通關,實現『門到門』不換車便捷運輸,大幅提高通關效率。

  夯實物流基礎設施。今年以來,綏芬河站貨場新增1臺『龍門吊』、2臺『正面吊』,集裝箱換裝效率大幅提昇,過去四五個小時纔能完成的換裝作業,現在3小時內就能完成。推動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著力打造邊境倉、海外倉、共享倉。在邊境倉上,主要在境內建設物流設施,推進國際物流谷、集裝箱集散中心、菜鳥對俄國際乾線物流項目;在海外倉上,已在俄羅斯莫斯科、烏蘇裡斯克等地布局8個海外倉;在共享倉上,加快運營首站進口冷鏈商品物流集散中心,擴能昇級公路口岸互貿物流產業園。

  C

  拓展口岸功能

  提昇貿易增長能級

  綏芬河自貿片區聚焦『買全俄賣全國,買全國賣全俄』,充分利用兩個市場,深度開發兩種資源,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

  完善口岸資質。進境肉類指定查驗場地驗收通過,今年以來已累計進口俄羅斯雞爪、白俄羅斯牛肉等貿易額2978萬元。積極爭取中藥材進口口岸資質,已於今年7月18日獲批,完備的口岸資質為打造商品進出口儲運加工集散中心奠定通關基礎。

  優化貿易結構。積極服務中歐班列快速通關,經綏芬河鐵路口岸開行出境的中歐班列目前已通達歐洲5個國家,入境班列主要到達國內25個城市,運輸貨物從最初的電器產品擴大到日用百貨、工業機械、金屬、農副產品、木材等14大品類,輻射帶動效應日益凸顯。增加汽車配件、電子機械、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等高附加值出口產品,提昇單位貿易附加值。

  拓展貿易業態。推動跨境電商平臺建設,依托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打造『跨境電商+微商直播』融合模式,自建『綏芬河四葉草』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平臺,開通微商視頻號與跨境電商平臺小程序協作互通,推動『1210』保稅備貨進口商品通過微商渠道推廣銷售,銷售商品涵蓋保健品、奶粉、日化等11大類、105種商品,有力地促進了境外商品與境內生產生活要素流動。借助獲批全省唯一的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積極招引服裝、鞋帽、機電等商品出口企業和個體商戶,用好用足市場采購貿易政策,創新開展市場采購貿易業務,成功落地我省首筆『市場采購貿易』線上收匯業務,4月21日首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商品經綏芬河公路口岸發往俄羅斯,截至目前,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已完成貿易額近4億元。

  D

  整合平臺載體

  釋放政策疊加效應

  釋放自貿試驗區『一區引領』,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互市貿易區、綏東試驗區及境外園區等『多區聯動』效應,推動產業型園區與政策型園區相互銜接。

  強化創新聯動。以自貿創新推動各區協同聯動,形成各園區各有側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發展模式,推動形成了『跨境木材加工全產業鏈平臺』『中俄跨境農工貿產業鏈』『互市貿易全流程監管模式』『中俄產業園區跨境聯動融合發展』等一批省級創新實踐案例,通過制度創新引領,推動園區聯動發展模式加快落地見效。

  強化政策疊加。綜合保稅區利用『兩頭在外』保稅政策優勢,發揮區內北大荒等糧食加工企業力量,重點培育以糧食、酒類等商品為主的保稅加工產業。邊境經濟合作區突出產業承載功能,發展以木業加工為主,汽車配件制造、食品加工、中藥材加工等為輔的多元產業。互市貿易區利用8000元免稅政策優勢,建設了全國首家鐵路互貿交易市場,逐步實現油菜籽、亞麻籽等互市貿易進口農產品落地加工產業集聚,與綜合保稅區、互市貿易區在糧食委托加工方面形成聯動發展模式。

  強化數字賦能。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綏意辦』『綏芯學』『綏醫養』『綏易展』『綏域安』『綏意游』『綏意融』,建設智慧城市,為校園教育、展覽會議、醫院醫療、景區景點、交通便利、生活服務、口岸商貿、金融誠信等方面提供智能支橕。綏博會期間,『綏易展』平臺上線了雲門票管理、大數據分析等一鍵式管理系統,在線生成專屬邀請函、電子海報等推廣營銷功能,展館導航、展臺搜索、位置共享等智慧展館功能,通過平臺賦能推動展會服務更加便捷。『綏意辦』APP聚合了各類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資源,與全省網上政務服務平臺聯動,整合涉企事項和便民事項,打造『零次跑腿』服務體系,同時上線公眾繳費模塊,可繳納電費、水費、供暖、交通罰款等公共、民生、商業服務事項費用。『綏醫養』依托『互聯網+醫療』的服務模式,將面向百姓服務的主要功能實現手機移動化,患者通過小程序或者微信平臺即可享受到醫共體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

  E

  擴大有效投資

  提昇產業發展質量

  發展『頭』在境外、『尾』在境內的全產業鏈經濟,積極構建沿邊口岸現代化產業體系。

  用好招商政策。出臺了《綏芬河自貿片區促進經濟發展扶持辦法》,堅持『項目謀劃為牽引、招商引資為抓手,園區平臺為載體,產業生態為目標』四位一體的系統化招商理念和全流程服務理念,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引資、引企、引智、引技,圍繞省產業振興行動計劃,立足全省『4567』現代產業體系定位,結合綏芬河實際,編制『招商四庫』、產業鏈圖譜及招商指南,以『四庫』建設為抓手,提高招商引資效能;高質量編制產業鏈招商圖譜,梳理產業鏈環節分布、上下游關系和細分領域;招商指南全面介紹綏芬河口岸優勢、主導產業及營商環境,突出優勢領域、展現綏芬河魅力。今年以來,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60.5%,引進外資是去年同期50倍。

  搭建招商平臺。打造招商引資重大活動平臺,8月8日舉辦了第九屆中國(綏芬河)國際口岸貿易博覽會,參會人員達4.5萬人次,博覽會期間共舉辦經貿洽談、商務對接、對外交流等8項商貿活動,包括新聞發布會、開幕式暨巡館活動、生物經濟(中醫藥)對接會、口岸集疏運體系企業對接會、木材制品供應鏈大會暨東北亞木材產業鏈對接會、『攜手並進·築夢未來』人纔交流合作洽談會、經貿合作對接會、跨境農業合作暨互市貿易推介會等,推介綏芬河區位、政策、產業、通道優勢,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廣泛參與、尋求合作商機,密切加強與各領域頭部企業聯系,互通商業信息,拓寬合作渠道,重點圍繞綏芬河市主導產業,加強經貿合作,促進項目簽約落地。

  夯實產業基礎。結合新入駐企業的注冊、建設、用工、訂單、金融等全流程,探索『招引落地、開工建設、投產達效、昇規入統』閉環服務體系。今年推進重點項目60個,產業項目投資佔比78%。推動企業由貿易向貿工一體發展,培育規上企業82戶,加快構建以木業、食品(糧食、肉類、水產)、中藥材、汽車配件、清潔能源、裝備制造等為重點的『生產加工型』產業,以物流、電商、會展、醫養、旅游、金融為重點的『現代服務型』產業,推動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轉型,提速打造現代化口岸經濟體系。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