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勃利:四色產業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3-09-27 08:20:3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27日訊 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勃利縣因地制宜發展紅松、萬壽菊、黑甜甜葡萄、藍靚果等特色產業,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廣闊田地上繪出了欣欣向榮的振興畫卷。

  大森林的寶藏——紅松

  紅松不僅是珍貴的用材樹種,更是優良的經濟果木樹種。在種植紅松方面,勃利縣已探索出一條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互促雙贏的新路。

  全國第一個民營紅松博物館就落戶在勃利縣,這是黑龍江宏泰松果有限公司歷時3年建設的,該公司是集紅松子收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農業、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黑龍江宏泰松果有限公司年生產加工紅松子6000噸,每年可直接為種植戶創造收入超千萬元,為林場職工和農戶提供200餘個就業崗位,實現就業收入100餘萬元。勃利縣產出的松子顆粒飽滿,除了食用,還能做成松子油,一個松塔就能賣上十多元錢。

  為實現市場增效、長足發展,企業多方位拓展銷售渠道,在參加農博會、農交會、西博會等展會的同時推進互聯網線上平臺建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讓產品銷路越走越寬。目前,這家公司正在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紅松培育和新產品研發。

  鼓了錢袋子的花朵——萬壽菊

  勃利縣農民口中流傳著『種花能致富,采花奔小康』的說法,這裡的『花』指的就是萬壽菊。當下,勃利縣大大小小的萬壽菊種植基地,萬壽菊競相開放。金燦燦的花海不僅扮靚了村莊,還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在勃利縣勃利鎮東崗村百畝萬壽菊種植基地,種植戶張克宏正忙著采摘菊花,今年是他種花的第七個年頭。看著盛開的萬壽菊,他算著自己的經濟賬:萬壽菊一年可摘五茬花,一噸能賣到1500元,今年自己種了750畝萬壽菊,又能有一筆不小的收入。

  農民種植的萬壽菊采取訂單式銷售,每公斤1.5元,統一銷售到黑龍江中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中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已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2017年以來,該企業采用春定秋不變的收購方式保證農戶穩定增收。2020年以來,該企業實現出口創匯200多萬美元。如今,該企業正在建設年產1萬噸萬壽菊生物質有機肥項目和年產5000萬元黃藍寶系列糖果項目,要把萬壽菊產業做大做強。

  甜蜜的致富果——黑甜甜

  勃利的黑甜甜葡萄,遠近聞名,它外形酷似黑色珍珠,入口清甜爽口。『黑甜甜』優點眾多:豐產、無核、含糖量高、耐貯運,擁有農業部地理標識、黑龍江省著名商標和七臺河市十大綠色農產品等多個『頭銜』。

  說起『黑甜甜』,就不能不提一個人——柴連友,他曾創造了大棚畝產葡萄達3000公斤的全省最高水平,畝效益達4萬元以上。他獨創的『大棚葡萄雙分立體吊繩栽培模式』填補了我省不能生產中大粒黑色無核優質葡萄的空白,他帶領的聯友葡萄合作社是全縣首推的農業生態旅游示范園區。目前,全縣8個黑甜甜葡萄種植基地全部由該合作社統一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柴連友說:『與糧食作物對比,種植「黑甜甜」堪稱「一畝園等於40畝大田」的經濟效益。』

  在柴連友的帶動下,勃利縣的很多村屯都在種植『黑甜甜』。拿勃利縣永恆鄉金山村來說,葡萄產業園入社農戶55戶,累計投入資金220餘萬元,共建有標准葡萄大棚120棟。今年,金山村葡萄采摘達35萬斤,每棟大棚收入3萬元左右,預計收益320萬元。

  聲名遠播的特產——藍靛果

  勃利縣是世界上野生藍靛果現存資源最豐富、面積最大、品質最好的原產地,被譽為『藍靛果之鄉』。每年六七月份是藍靛果成熟的時節,成串的藍靛果掛滿枝頭,讓人垂涎欲滴。每到采摘期,在果園裡忙碌的不只是果農,還有大批遠道而來的游客。勃利縣今年種植藍靛果1296.31公頃,其中野生375.06公頃,人工種植藍靛果面積921.25公頃,年產值達千萬元。

  近年來,勃利縣一些企業利用藍靚果的資源優勢,開發出了果酒、花青素片、液體果汁、固體飲料、果乾、果醬等幾十種產品。勃利縣美華視頻有限公司成功打造出全國首個藍靛果罐頭品牌『閑穠士』,黑龍江呱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藍靛果酒在哈洽會等多個平臺上深受好評……小小藍靛果已經變成產業『藍寶石』。

  勃利縣先後出臺了《勃利縣藍靛果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勃利縣推進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發展的扶持政策》《勃利縣藍靛果產業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等政策,持續推動藍靛果這顆小漿果做成大產業。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