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工會十八大將於十月召開,這是我國職工群眾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9月30日起,東北網將推出《勞動美中國夢》專欄,通過發生在十八大代表身邊的故事,展現廣大群眾職工在新時代的新作為、新變化,在全社會奏響了奮進新征程的主旋律。
東北網10月1日訊(記者 楊帆)在焊花閃爍的崗位上,哈爾濱建成北方專用車有限公司的焊接高級技師侯兆濱不斷鑽研技術、培養人纔,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龍江工匠等榮譽,如今他又有了一個新身份——中國工會十八大代表。
侯兆濱說:『有一種溫暖叫「工會就在你身邊」,身為一名由各工會培養成長的勞模工匠,我更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內涵,能夠當選全國工會十八大代表非常榮幸。』他表示這對自己來說既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挑戰,日後會更加努力地創新焊工技術,繼續開展課程教會更多的人本領,力爭培養更多優秀的工匠人纔,為龍江制造業的發展做貢獻。

鍥而不捨苦練本領
回望來時路,從一個普通的焊接工人到技術專家,侯兆濱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執著,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的結果。他深刻理解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正是這種意識,激勵著他苦練本領,不斷提昇自己。
『焊接看似簡單,其實技術要求非常嚴格,每一個小小的焊接缺陷都會對產品造成致命的傷害,後果不堪設想。』侯兆濱說。他深知焊接工作的重要性,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苦心鑽研,努力提昇技能,通過不斷的磨煉,如今已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但成功的路從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剛入行那年侯兆濱被分配到工廠條件最艱苦的六車間,從事某軍工產品包裝箱焊接工作,第一次獨立作業就連續加工出兩個廢品,侯兆濱受到了打擊,認為自己很失敗,最後通過師傅的開導纔重拾信心。出廢品的教訓,讓侯兆濱終生難忘,這件事也讓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電焊工,在這之後侯兆濱把全部心思投入到提高焊接技能上來,見了同行就探討,遇到師傅就求教,閑談也離不開焊接話題,一年後他的技術水平遠遠超過了同車間的師兄弟們。
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堅持,造就了一名高技能勞動先鋒。在國家重點項目福建煉油廠球罐焊接施工中,21歲的侯兆濱焊接的所有焊縫射線探傷合格率達到100%,得到當地質檢部門的贊揚。之後他又完成了多種型號軍品民品的試制和生產焊接,解決了多種型號軍品焊接裂紋及吊裝部件焊接變形等問題,現在的他正帶領工作團隊進行鋁合金材質某型號軍品的試制工作,始終沒有停止過前進的步伐。
學無止境勇攀創新高峰
弧光閃閃,照亮前行的路,侯兆濱憑著對焊接事業的熱愛,從業30年來一直默默地堅守在生產第一線,不斷探究焊接工藝方法的創新,他參與技術革新20餘項,小改革、小發明近100項,為公司節約成本200餘萬元,還手握三項國家授權專利技術。其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侯兆濱壓力容器自動焊操作方法』,此項技術將原來6小時工期縮短到40分鍾,生產效率提昇10倍,降低成本40%;另一項創新成果『16MnDR低溫壓力容器封頭拼接焊縫焊接方法』能提高生產效率5倍,降低成本20%,這些創新項目為國家的焊接事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電焊工,就要打破常規,不斷地學習。』侯兆濱除了按時參加公司和車間定期組織的技能培訓以外,他還系統地自修了大專課程,為及時地了解和掌握焊接新技術、新工藝;自費訂閱了大量關於電焊類的工具書、雜志等;還參加了黑龍江省總工會成立的工匠學院首批工匠學員的培訓、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組織的焊接考評員培訓學習,並取得了資格證書,2017年完成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的學業,使自己逐步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技能人纔,成為一名符合現代企業需求的班組長。

誨人不倦做技能傳承人
老話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可侯兆濱從來沒這麼想過,他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在提高自己的同時『傳道授藝解惑』設立了焊工技術培訓班,為了保證技術的有效傳承,他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多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和焊接知識傳授給每個職工,在遇到一些基礎較差、悟性不高的職工時,他耐心對待,手把手地教,每天反復督促他們學習。
幾年來,他指導培訓焊工1000多人次,帶徒弟40餘人,其中培養高級技師1人,技師3人,高級工20人,如今他培養的徒弟已經全部成為公司業務骨乾,並在各級焊工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侯兆濱這一行動為企業技能人纔隊伍的梯隊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讓更多的人成為技術上的尖子、行業上的狀元。
頭戴面罩、手持焊接槍,銀色的弧光裡,映襯著一個聚精會神的身影,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著自信、剛毅,這就是人們眼中的侯兆濱。今後的侯兆濱將持續走在這條灑滿銀光的道路上,沿路播撒勤勞的種子,收獲更豐碩的果實,繼續為中國電焊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