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3日訊 (趙金良 記者 楊帆) 9月29日4時許,一陣急促的提示音打破了中秋節的寧靜清晨,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海拉爾電務段海拉爾通信車間滿洲裡國際電報所內,電報員王海艷迅速來到布滿俄文的電報終端前,開啟了新一輪的鐵路國際電報收發工作。

電報,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早已淹沒於浩瀚的信息化時代。然而,通信電報在鐵路系統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說它既是憑證,又是指令。王海艷和3名工友在負責境內信息傳遞的同時,還肩負著國際鐵路合作組織的電報收發、傳遞工作,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歐班列平穩運行的聯運窗口。因為她們准確地傳遞著客貨運輸的相關信息,所以號稱鐵路線上千裡送信的『小白鴿』。
『我們所從事的鐵路電報業務,自中東鐵路開通運營時便應運而生,至今已有百年歷史。這項業務看似簡單,但責任重大,是確保貨物精准運輸的關在所在。每封電報都必須經過自檢、互檢、總檢3個環節,在確定收報單位、電報號、等級、受理時間和電報內容等全部正確後纔能發出,出一點錯都會造成貨運停擺、交易雙方無法正常取貨。』王海艷介紹道。

9月初的一天,電報所工長劉振影在工作時發現,俄方電報機提示音異常,經分析,劉工長和工友們一致認定是俄方電報終端故障。確定問題點後,她們及時與俄方溝通,在俄方技術人員的遠程指揮下,利用50分鍾成功解決該問題。在『雙節』來臨前,她們又誠邀俄方7名技師到班組調試俄方設備,安裝國際電報備機。『中國的設備和人員都是好樣的,這些年我們一直加強聯系、保持交流,她們收發電報很及時很認真,給我們代維的設備狀態也很好,和她們合作,我們放心。』俄方領隊博爾賈電務段副段長亞歷山大·謝爾蓋先生說。
『雙節』期間,王海艷和工友們始終日夜堅守崗位,他們用責任和使命,保證傳承一個多世紀的電波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