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搶抓新的重大機遇 奮力推動全面振興』系列報道②構建新發展格局,黑龍江機遇在哪兒?
2023-10-12 07:3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海鷹 毛曉星 丁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牡丹江華晟國運物流有限公司內,等待出發的中歐班列集裝箱。本報記者毛曉星攝  

  黑龍江日報10月12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和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東北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門戶,在我國加強東北亞區域合作、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眾多專家學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聚焦構建新發展格局,黑龍江在全國的地緣政治、區位、科技創新上優勢突出,在保證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安全穩定方面,迎來新的重大機遇。專家們認為,近年黑龍江的區位優勢在提昇、運輸成本在降低、加工效率在提高、產業鏈在延長,內外經濟循環逐漸暢通活躍。我們要緊緊抓住構建新發展格局帶來的重大機遇,把握黑龍江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發揮比較優勢,做強優勢產業,服務國家自立自強產業體系,在暢通國內大循環、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更大作用。

  機遇1:區位優勢彰顯,保障國家『五大安全』使命也是重大發展機遇

  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內貿經濟組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國乾部培訓基地特邀專家李清君表示,近年來,黑龍江對外貿易急劇增長,體現出我省產業鏈已經往中高端轉向。黑龍江對外口岸多、邊境線較長、擁有立體化的對外鏈接方式,形成了強有力的吸引外部產業、產品、產能、資金、人纔集聚的有利條件,我省一定要珍惜這一發展機遇,將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麗莉認為,通過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可以培育我省大產業。同時,通過培育大產業進一步開拓大市場。比如,我省的綠色食品產業和文化旅游產業,都極具特色,可以很好融入國內統一大市場。

  哈爾濱商業大學博士生導師韓朝亮認為,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中,如何實現『過腹增值』『落地生根』是我省現階段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我們的發展機遇。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我們應充分借助機遇,立足對俄和東北亞建設國家間經貿合作重要樞紐,以貿易鏈為核心,在我省落地產業鏈,尤其是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切實提高『過腹增值』『落地生根』的時效和實效。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喬榛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有一個穩定的內外發展環境,必須建立國家總體安全體系。我省在保障國家『五大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是我省的重要使命,也是我省發展的機遇,需要我省努力把承擔的安全責任轉化為發展的基礎和方向。

  機遇2:深耕細作區域合作,立足國內大循環激發東北振興

  李清君認為,深耕細作龍粵合作、南聯北開的聯動協調協同,是推動黑龍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與契機。利用這一契機把兩省之間的產能、產品,通過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積極聯合在一起,把黑龍江的自貿片區和廣東的自貿片區緊緊聯系在一起,促進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體現龍江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價值。

  張麗莉和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餘志剛,也提出了區域合作促進雙循環的觀點。張麗莉表示,龍粵合作、深哈對口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未來我省要強化與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地區的對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優質的生產要素集聚到龍江,促進龍江高質量發展。餘志剛表示,區域合作中,我省要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原則,引入外貿龍頭企業、消費電子企業,推動我省『4567』現代產業體系與其他地區戰略性產業深度對接合作,為助推我省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省社科院東北亞問題研究專家、東北亞研究所二級研究員笪志剛表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需要立足國內大循環,通過科技自立自強,在創新鏈和質量鏈、人纔鏈、產業鏈方面形成新質生產力,首先推動省內循環,然後是東北地區循環,再然後是東北地區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環渤海區域幾大板塊的聯動。通過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利用外循環的活力激發東北振興,這又增添了很多新的機遇和路徑。

  機遇3:借港借江出海,打造『冰上絲綢之路』重要物流樞紐區

  李清君表示,在『陸海空水公鐵』以及油氣管道、跨境電網、跨境電商海外倉和邊境合作區等立體化現代交通網絡體系建構和平臺組織網聯等方面,我省具有重大優勢。這一優勢對於向北開放、發揮互聯互通的作用極其重要。中歐班列常態化規模化的開啟,對『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意義非凡。黑龍江要搶抓『冰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戰略機遇,『借港借江出海』,打造『冰上絲綢之路』重要物流樞紐區。這是龍江得天獨厚的發展機遇。

  『中俄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為創新和完善兩國合作平臺奠定了基礎。我省應充分利用這一機遇,著力推動制度創新,結合中俄各自的產業發展特點和產業扶持政策,協同創建中俄跨境自由貿易區和國際超前發展區,通過建立投資貿易自由、人員流動自由的開放合作新平臺,助力兩國跨境產業發展,提昇沿邊地區開發開放水平。』省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鍾建平說。

  張麗莉表示,2022年1月1日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生效,首次將中日韓三大經濟體納入到統一框架,填補東北亞的多邊自貿區的空白,使三方市場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進一步拓寬。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成功經驗,中日開展的第三方市場合作便是其中之一,推動了中日經貿關系的深化昇級,創造了區域互利共贏的新典范。這一創新模式也可以為龍江所用。同時,在『一帶一路』系列經濟走廊中,黑龍江一直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繼續深化對俄、對蒙合作,是龍江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的重要機遇。

  機遇4:打造『向北開放之都』,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空中『大動脈』

  韓朝亮認為,未來深入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黑龍江將進一步面向亞洲、歐洲、北美洲拓展貿易市場,未來增長潛力無限。隨著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機場東二跑道等一批標志性項目建設,洛杉磯『客改貨』包機航線、溫哥華『客改貨』包機航線等陸續開通,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將全方位拓展至上合組織、『一帶一路』、RCEP和歐美國家航線網絡,搶抓航空貨運市場發展機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空中『大動脈』,為哈爾濱不斷拓展市場提供物流基礎。

  省科顧委外貿專家組組長、中俄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宋魁表示,要整合哈爾濱現有的自貿區、開發區、綜保區、臨空經濟區等體制,建立對俄經濟合作特區,把哈爾濱打造成『向北開放之都』,使其成為對俄貿易中心城市。

  『要推動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步伐,進一步提昇黑龍江作為東北亞物流和綜合交通網絡的戰略樞紐地位。』省政協委員、哈爾濱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馬晶梅說,通過提昇黑龍江境內及邊境物流、交通基礎設施水平,拓寬和加快形成快速、通達的聯結東北亞地區及歐洲的物流和交通網絡,將黑龍江打造成為中俄『東北—遠東』貨物流通的重要節點,進一步深化黑龍江與俄羅斯遠東地區乃至歐洲的經貿合作。

  鍾建平說,現在中俄提昇跨境物流能力恰逢其時,包括盡快啟動新的跨黑龍江鐵路橋建設、黑瞎子島口岸建設等項目。同時,利用『東北—遠東』政府間合作委員會和相關合作機制,協商推動俄羅斯格羅傑科沃鐵路口岸擴能改造,從而提高綏芬河口岸綜合通行疏運能力,暢通我省東向出口通道。另外,隨著國際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俄羅斯游客不得不把旅游目的地轉向泰國、越南、土耳其和摩洛哥等國家。我省應抓住這一機遇,整合旅游資源,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昇旅游服務保障水平,吸引入境游客。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