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谷飄香、玉米金黃、大豆搖鈴,遼闊的龍江大地一派喜慶的豐收場景。眼下,全省各地積極開展秋收工作,讓龍江糧顆粒歸倉。

在『中國優質大豆之鄉』海倫,5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前進鎮進行大豆的收割作業,一臺收割機1個小時就可以收割50畝的大豆,5臺收割機1天就可以收割6000畝的大豆。
海倫市前進鎮農民魏友說:『原來都是靠人手的感覺收黃豆,現在都是全自動的,割臺是自動抬,往下一落不用管了,開著車是非常輕松,心裡是無限的美啊!』
海倫市前進鎮農民王本有指著一株豆莢株說:『看這樣得有60多粒大豆,合畝產就能達到400斤。』

較高的機械化率只是當地保障大豆高產高質的手段之一。近些年,海倫市大力推廣高蛋白、高油脂的優質大豆品種,普及精量播種、大壟三行密植方式,鼓勵以秸稈還田為主的種植模式。良種、良法、良機、良制共同助力大豆連年豐產。今年海倫市共種植大豆240萬畝,已連續三年種植面積超過200萬畝。
海倫市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王永久說:『先收易收地塊,逐地塊劃區域收割。大豆計劃在10月10號全部收割完成。』

在五常市最大的水稻種植基地之一喬府大院,核心種植區曾在汛期受到洪災波及,但企業僅用一天時間就排出了所有積水。如今這裡的萬畝良田,都將喜迎豐收。
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文志說:『今年的稻穗上都在130到132粒,平均得多5到7粒。所以說,今年是一個很好的豐收年。』

汛情過後,五常市第一時間強排積水,組織農民加施葉面肥,搶修農用設施,組織農業技術人員『一對一』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五常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守欣說:『受災的地區力爭把損失降到最低,把減產降到最低、損失降到最低。沒受災的地區爭取增產增收,努力實現以豐補歉。』

現在,五常市已經全面進入秋收階段,並且采用人工、機械同步收割的方式,從低窪地塊、倒伏地塊先著手,逐漸向大地塊延伸秋收進度。按計劃,到10月中下旬,五常市將完成全部443萬畝耕地的秋收任務。
中共五常市委書記杜平說:『把抓好秋收、保障糧食安全,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積極解決秋收期間機械使用及糧食倉儲、晾曬等問題,確保糧食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據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3日,全省農作物已收5300多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已收4900多萬畝,近全省應收面積的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