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8日訊 (韓冰 記者 楊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們化身勤勞的『小蜜蜂』,穿梭在各個旅游景點,現場進行網絡測試,應對可能會產生的網絡擁塞。防洪紀念塔下、哈爾濱大劇院前,身著工作服的他們,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哈爾濱移動網絡部無線中心的劉博,是一位有著近二十年工作經驗的老網絡人,是移動網絡保障工作人員。每逢節假日,都是劉博最忙的時候,特別是國慶長假,這個時候,他的神經都是緊繃的,不敢有一絲的放松和懈怠。
看到電腦手機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讓人充滿好奇,劉博笑著說:『你看,這個參數代表現在這個景區已經實現5G覆蓋,這個數據是5G下載速度,非常快。』為了展示現場的網速,他當場下載了一部電影,電影很快就出現在『已下載』列表之中。
每到節假日來臨,劉博就帶領他的團隊,逐一梳理景區、高速公路、機場、車站等地,進行容量評估,開展網絡測試、擴容,這是他們每個節假日開始前都要做的工作。
說到這些年通信保障工作,劉博娓娓道來。他說到了三年前在哈爾濱舉辦的國際大米節在哈爾濱。在大米節開幕前,他和伙伴們組建了專項保障團隊,負責會場的通信保障工作,預計大米節期間會有5000-8000人到會場。經過現場測試後,他們確定會展中心區域的網絡足以承擔5000-8000用戶的通話及上網需求。但是意想不到的是開幕後,會場開始出現了人流高峰。
為了避免出現網絡擁堵,他們保障團隊分為兩組,一組人員密切關注、監控網絡性能指標,實時關注設備運行狀態,另一組負責現場測試,處理突發狀況,兩組人員隨時溝通。
他們緊密配合,連續堅守了三天三夜,完美完成了一次高質量的保障工作。經測試,現場網絡可容納四萬餘人通話、上網,無掉話,不卡頓。
回想起這次保障工作的細節,劉博還記憶猶新,作為後臺工作人員,他每隔幾分鍾就能收到來自現場同事發來的短信:『博哥,我們已擴容4個4G載波,速率有所改善,預計可多容納用戶1500人。』這條信息是他晚上十點多收到的。
外行人看的是數據,而網絡人都知道,這些數據裡有多少汗水和付出。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劉博和他的伙伴們做到了。
這些年,劉博正是秉承這種高標准、嚴落實、快響應的工作模式,帶領團隊完成了大大小小的通信保障工作,從未出過差錯。讓劉博驕傲的是,他所在的網絡部無線中心團隊,在2021年『五一』前夕,獲得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工人先鋒號』的榮譽。
國慶假期,外出游玩、旅行,都離不開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不發朋友圈,難以表達旅行的樂趣;不發個小視頻,雀躍的心情無處安放。劉博和他同事們所做的工作,就是為了讓市民和游客暢快體驗『唰唰』的網速,感受打卡曬圖秒發送、視頻通話秒接通的樂趣,助力游客把初秋的美景和好心情分享給更多的人。劉博說:『我們辛苦點沒關系,過節了,不能因為網絡給老百姓添堵!』
在哈爾濱移動,有許多像劉博這樣的人,每年的國慶期間,參與保障的人員都是公司的中堅力量,也都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階段。他們放棄了與家人、朋友團聚時光,默默守護在每一個通信保障現場,對他們來說,這是默契,更是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