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9日訊 十年來,在龍江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快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過程中,我省金融和稅務系統通過模式創新、服務昇級、產融結合、投貸聯動等措施維護著資金血脈的暢通,為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等領域的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橕與保障,為龍江全力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活水。
跨境服務昇級護航企業『走出去』
『一重集團被譽為我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的「搖籃」,多年來,我行堅持充分利用自身專業能力、業務經驗等優勢,持續支持一重集團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比如通過出口賣方信貸產品支持一重出口高端裝備到俄羅斯、智利、巴基斯坦等國。』中國進出口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專門服務於對外經貿投資發展與國際經濟合作的金融分支機構,該行通過向企業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民幣結算、貿易融資、銀團貸款等一站式金融服務,護航企業『走出去』,加入國際產業鏈,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截至目前,該行已發放540億元貸款支持共建『一帶一路』。
十年間,面對日漸多樣化、復雜化的金融需求,我省金融機構聚焦企業所急所盼,不斷昇級專業化、綜合化的創新金融服務,為『走出去』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全方位的跨境金融解決方案。
依托毗鄰俄羅斯的地緣優勢,我省銀行機構通過在盧布現鈔兌換模式、對俄跨境結算、本外幣賬戶管理體系、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持續創新,不斷擴大對俄結算網絡覆蓋,擴寬跨境人民幣支付渠道,提昇中俄本幣現鈔集散能力、對俄跨境電商的線上支付能力和對俄匯率避險服務能力,吸引全省乃至全國對俄相關支付結算業務,加速打造區域性跨境結算中心。
2022年,全省跨境人民幣收付417.6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5.5%;與38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較上年同期增加6個國家。2023年上半年,使用跨境人民幣開展涉外貿易結算的企業數量、業務規模同樣呈現雙增局面。通過推動各項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服務提質擴面,我省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也在不斷提昇。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共辦理了2830筆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金額3.9億美元,且通過簡化流程實現了『秒申請、分鍾辦』;為有真實交易背景的103家中小微企業辦理外匯衍生品業務減免保證金,為企業節省2643萬元。
優化金融生態釋放合作高地效應
2022年6月,黑河中俄黑龍江大橋正式通車。在橋梁建設過程中,為解決俄方缺少資金問題,龍江銀行創新提出解決方案,向中俄雙方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公司授信全額項目貸款24.7億元。
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立足面向東北亞和沿邊開放合作的戰略定位和傳統優勢,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已成為黑龍江向北開放的新名片。我省金融機構在監管部門引領下,通過不斷優化『一帶一路』金融生態,持續釋放開放合作高地效應。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出臺支持措施,通過不斷優化准入方式,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加速向區內聚集,完成65家銀行保險機構新設、昇格和更名,使區內銀行保險機構達到171家。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與海關合作開發的『關銀一KEY通』項目,幫助企業在不增加成本的同時解決了申領海關電子口岸卡不便的難題,目前已發放『單一窗口共享盾』5000餘枚。工商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創新利用跨境金融區塊鏈應用服務平臺中的出口企業信用信息查詢和質押融資功能,為區內小微企業發放跨境區塊鏈項下出口融資15.9萬美元……我省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完善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已推出省級創新實踐案例19項。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黑龍江監管局還聯動省商務廳和自貿片區,舉辦專場銀保企對接會,7家銀行保險機構與11家區內企業現場簽約,共計授信23.9億元,保險保額21億元。指導轄內金融機構以實際需求為導向,『先行先試』,創新金融產品,滿足區內企業個性化需求。
創新體制機制注入開放『稅動力』
『這些年每有新政策,稅務「首席聯絡員」就會第一時間來企業講解服務,僅這兩年我們就享受到了出口退稅1913萬元。』黑龍江和興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財務人員林影的話道出了許多涉外企業的心聲。十年來,我省稅務部門以優惠政策活企業、以優質服務暖企業、以精准監管護企業,全力支持外資外貿企業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助推龍江高水平向北開放。
記者從省稅務局了解到,十年來,各級稅務部門積極落實落靠出口退稅、企業境外所得抵免等稅惠政策,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主動溝通協調我省『一帶一路』辦公室、商務、外事等有關部門,協力推動我省與俄遠東地區及濱海邊疆特區經貿對接、深化合作。與省商務廳、哈爾濱海關三方協同聯動,開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外貿企業免退稅申報功能推廣工作,實現了出口退稅申報、受理、審核、退庫『全程網上辦』。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為975戶出口企業累計辦理出口退(免)稅27.6億元,同比增長49.2%;辦理外商再投資遞延納稅優惠近1億元,辦理享受國際稅收協定待遇減免稅款同比增長一倍多。
『為持續提高國際稅收服務水平,我們一方面深入開展了俄羅斯等國別稅收信息研究,每年更新稅收指南,為投資企業提供政策輔導和指引;另一方面,積極探索建立中俄稅收合作論壇機制,搭建中俄企業官方稅收服務平臺。』省稅務局國際稅收管理處張紅介紹,首屆中俄稅收合作論壇上,中俄稅務專家共同宣講了中俄雙方促進經濟合作的稅收政策、稅收管理規定,並為參與論壇的50多名俄羅斯企業家和100多名中國企業家解答了涉稅難題。同時不斷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在各地建立稅收服務管家團隊,探索涉外企業稅收服務新模式,打通跨境涉稅服務的『最後一公裡』,把更加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的稅收服務延伸到企業發展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