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11月13日訊『凝聚全域資源,振興集賢大豆產業。』近日,集賢縣在我省率先成立大豆產業聯盟,十餘家大豆產業企業在揭牌儀式上發出了共謀大豆產業發展大計的呼聲。
2000年,集賢縣被國家授予『中國大豆浸油之鄉』稱號;2007年,集賢縣被國家農業部評定為50萬畝綠色食品大豆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集賢大豆榮膺中國『第一豆』桂冠;2018年,集賢大豆被評為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回顧集賢縣種植大豆發展歷程,可謂碩果累累。
今年集賢縣播種大豆面積35.88萬畝,預計總產量達到1.203億斤,較去年增加1500萬斤。集賢縣在堅決扛起『穩糧增豆』重任,聚焦大豆產業強縣建設道路上大踏步前行,將集賢大豆這張閃亮的農業名片擦得更亮。
『今年,我們在全縣大豆種植戶中推廣了生產綠色化、種植規模化、栽培模式化、品種優質化、經營組織化「五化」種植模式,以保證集賢大豆的品質更優。』集賢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銳說,要保證大豆高品質,必須有高標准種植模式。
為了實現規模化種植,集賢縣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和托管服務組織推行集中連片規模化生產,與立呈大豆、誠燁油脂等龍頭加工企業擴大訂單面積,實行專品專種、專單專供,促生出百畝以上種植大戶500餘戶。
集賢縣還以打造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基地為目標,推廣應用『飛龍14』『黑農49』『綏農29』『綏農52』等高蛋白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同時,集賢縣依托有關部門和機構,為農戶貼心提供金融服務、保險服務、農資服務、農機服務、農技服務和土地服務等。探索推行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經營機制,實現了產前、產中、產後全環節社會化服務,為穩定大豆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橕。
作為農業生產大縣,只賣原料遠遠不夠。沒有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永遠強不起來。如何從產品大縣向農產品強縣轉變,集賢縣做足了功課。圍繞農產品深加工做足文章,依據優質大豆建立大豆深加工企業,集賢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黑龍江立呈大豆蛋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大豆粗加工、精深加工為一體的綜合性大豆加工企業,日大豆加工能力600噸,年綜合處理能力20萬噸。
在立呈公司,一顆小小的大豆華麗轉身為大豆濃縮蛋白、拉絲蛋白、組織蛋白,一級大豆油、三級大豆油,低溫豆粕、高溫豆粕、食品粕,以及大豆糖蜜、皂角、磷脂、脂肪酸、粗纖維豆皮等副產品……吃乾榨淨的大豆原料能『變身』13類幾十種產品,不僅延長了產業鏈,也讓大豆的附加值成倍增長。
集賢縣堅持穩糧增豆主方向,積極順應大豆產業政策,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堅持價值鏈與產業鏈雙提昇,抓住種植端不松勁,強攻產業端昇級,在推動大豆產業振興發展過程中不斷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