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數字經濟
一、背景介紹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自2018年承接了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服務創新試點』課題以來,積極貫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從紓解農民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痛點入手,以建生態、搭場景、築平臺、連斷點為主要方式,聚合政、企、銀、校各方力量,共同構建數據驅動、融合發展、聯創共享的『數字農業』綜合服務新生態。
二、具體做法
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聯合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投資集團、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創新『農業大數據+金融』全新的支農服務模式,主動下沈金融服務,通過建設『數字農業』產業服務平臺,匯聚、應用『農業+政務+金融』大數據,持續創新一系列國內首創的線上涉農貸款產品,將金融及非金融綜合服務精准觸達鄉村和農戶,將創新鏈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深度融合,以新金融視角助力數字鄉村建設。具體包括:
一是建設涉農生態場景及平臺,鏈接農業產業鏈各方主體,提供金融支農服務。建設『數字農業』產業服務平臺,應用『農業+政務+金融』大數據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拓展線上金融服務場景,聯通各類涉農生產經營主體,實現信貸、結算、保險、期貨、擔保、政務等金融服務與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的全面融合。
二是加強數據跨界整合,通過數據應用增信,破解農村金融服務頑疾。綜合應用農業、金融、信用等大數據資源,以『數據資源—數據資產—信用資產』為鏈條,鍛造具有金融屬性的涉農產業信息價值鏈,構建新型農村金融風控體系。創新的10餘款國內首創的線上涉農貸款產品,廣泛為廣大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涉農小微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提供線上服務。
三是助力政府加強管理,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農民融入現代農業體系。『數字農業』綜合服務體系為政府提供行業監管、鄉村治理手段;為產業鏈中主體提供政務便民、政策查詢、信息申報等非金融服務;整合更多的監管數據、政務數據、涉農生產生活數據、金融數據等,助力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金融力量促使農業產業鏈縱深延展。
三、取得成效
2023年春耕備耕期間,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已向13萬農戶和1800餘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放貸款270億元,有利支持了春耕備耕期間農業生產及糧食安全;自2018年以來累計投放850億元,惠及55萬戶農戶和7000餘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字農業』案例及服務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和廣泛認可。在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中,『農業大數據+金融』模式被作為典型案例進行通報表彰;該模式位列2021年農業農村部全國8大金融支農典型之首。農業生產托管『蘭西模式』榮登中國『三農』十大創新榜,入選農業農村部30個『全國社會化服務典型』。『數字農業』綜合生態體系獲評2021年度APEC中國工商理事會『中國數字經濟產業示范50例樣本』。『數字農業』受到了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等欄目、新華社及人民日報等各級媒體持續關注。在此基礎上,黑龍江銀保監局通過召開協調會、現場調研、督導等方式,積極推動『智慧鄉村』這一金融服務模式在主要涉農銀行機構推廣應用。轄內各大型銀行和省農信社七家機構投產使用的涉農線上產品共27款,其中純信用類13款。自2019年推廣工作啟動以來,累計放貸3616.9億元,惠及農戶等各類主體232.9萬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