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7日訊 7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局面』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六場在哈爾濱舉行。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崔永洪圍繞『加大便民惠企力度,讓法律服務更加便捷高效』作主旨發布。
崔永洪介紹,近年來省司法廳不斷優化服務方式、提昇服務效率、昇級服務質量,真真切切做到辦『群眾事』、貼『群眾心』、解『群眾難』。
在公證服務方面,省司法廳緊盯公證領域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出了一系列便民舉措。
推進減證便民。對所有公證事項,特別是委托、聲明、遺囑、繼承等群眾關注度高、應用頻繁的公證事項證明材料清單進行梳理規范。目前,辦理一個公證事項,需要的證明材料平均不到四件。
前移服務端口。『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由最初的九項擴大到目前的137項,推行預約服務、上門服務、代辦服務和『周末節假日不打烊』服務。加快推進公證行業信息化建設,全省104家執業公證機構全部開通在線辦理業務。
落實減免措施。深入開展公證『免申即享』法律援助活動,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且需要辦理公證的當事人,由公證機構直接減免費用,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無需重復提出申請。
在服務民營企業方面,去年省司法廳制定出臺了《關於支持民營經濟振興發展的若乾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當好法治『服務員』。
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普遍關注的『辦事難』問題,在全省重點領域開展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監督行動,發現問題線索129條,向省紀委監委轉送線索十條。
創新律師服務方式。常態化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專項活動,為民營企業解決法律問題2000餘個,挽回損失近一億元。深入推進民營企業公司律師試點工作,加強宣傳發動和政策解讀。編制《服務民營企業法律指引》,深入開展『定點式』『訂單式』『流動式』法律服務。
發揮行政復議作用。暢通行政復議受理渠道,全省設立涉民營企業行政復議案件『綠色通道』140個,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搭建政企溝通平臺,組織召開聽證會126次。加大涉民營企業行政復議案件調解力度。建立涉民營企業行政復議案件臺賬和行政復議決定履行臺賬,跟蹤督促行政復議決定『剛性落實』。
延伸法律服務觸角。深入開展『進企業、送服務、促發展』活動,建立高規格公共法律服務團隊,為企業職工提供法律諮詢1.2萬餘人次。組織各類法律服務力量,開展『解民懮、紓企困、法律服務萬人走基層』專項活動,累計開展大走訪7.7萬人次。
在發揮調解優勢方面,省司法廳以『專項+專班』的模式,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
出臺全國首部調解條例。11月2日,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全票通過《黑龍江省調解條例》,這是全國首部全面規范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的地方性法規。
壯大調解組織隊伍。大力推動基層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目前,全省共有人民調解委員會14399個,個人品牌調解室950個。全省累計發展人民調解員5.1萬餘人、行政調解員1萬餘人,選聘專職人民調解員5686人;精選各領域高層次專業人纔組建調解專家庫,入庫專家320人。
創新調解工作機制。在全國率先建立『四所一庭一中心』銜接聯動工作機制,推動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和綜治中心協調聯動,該機制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積極構建訴源治理新機制,創新建立司法確認聯絡員制度,與省法院聯合印發《關於探索實行調解程序前置工作的若乾意見》。
崔永洪表示,下一步省司法廳將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持續推動法律服務提檔昇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