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產糧的『排頭兵』,黑龍江省不斷運用新技術、新方法,持續提昇糧食產能。系列報道《二十連豐的密碼》,一起來看黑龍江在種子這塊『農業芯片』上下功夫,讓好種育出更多優質龍江糧。

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新型智能溫室正無差別模擬海南省氣候條件,加速培育水稻新品種。副院長聶守軍是高產水稻品種『綏粳18』的育成人,最近忙著為南北方水稻雜交授粉。
省農科院綏化分院副院長聶守軍說:『黑龍江的第一積溫帶和第三積溫帶授粉還差十天半個月呢,如果是南方的品種差得更多,這樣我就可以錯期種植,隨時去播種,加速育種進程。』

在傳統育種的同時,省農科院綏化分院還通過海量篩選鎖定目標,提高育種效率。
省農科院綏化分院水稻品質育種研究所科員常匯琳說:『通過花藥離體培養技術,培養出這些小苗,可能就這一株有我們想要的目標性狀,我們就留下了,表現不好的就直接淘汰了。』
省農科院綏化分院水稻品質育種研究所所長高適偉說:『今年審定了16個水稻新品種,通過我們的試驗試繁,這些品種秋季平均測產每畝產量接近600公斤。截至目前,水稻新品種累計推廣面積接近1100萬畝。』

今年,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閆平團隊培育的耐鹽鹼水稻『松粳60』,在PH值8.7的鹽鹼地上獲得每畝524.3公斤的產量。最近,團隊利用新型水稻分子育種技術,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一份水稻取樣中發現了22個全新耐鹽鹼基因,這些基因將為接下來耐鹽鹼水稻新品種的培育,以及繼續提昇產量奠定了基礎。
省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閆平說:『通過電腦演示,你看紅線裡面有小標記的就是耐鹽鹼的品種,通過分子標記選擇,我們就很容易把130份材料中,哪個耐鹽鹼哪個不耐鹽鹼,馬上篩選出來了。』

水稻豐產的同時,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也通過大豆的科學育種破解了豐收密碼。大豆研究院院長胡喜平正帶領團隊對大豆進行考種。
北大荒墾豐種業大豆研究院院長胡喜平說:『今年創造全國高產紀錄的就是我手裡拿的這個大豆「龍墾324」,取得了467.42公斤每畝的高產紀錄。』

與普通大豆相比,『龍墾324』明顯高出『一頭』,稈壯、豆莢數量多,大豆高產的密碼在它身上得以充分體現。為了讓好種育出好苗,墾豐種業今年新引進了國內唯一一臺溫度梯度發芽床,在僅兩平方米的空間裡模擬出10個溫度帶,可精准剔除在低溫逆境下出苗不好的種子包衣配方,從而讓產量提高10%左右。同時還在國內首創了商業化流水線育種機制,設立資源研究、品種選育、分子輔助、基因技術等專業團隊。
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輝說:『商業化育種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建立起了整個的信息系統,把育種變成了一門工程,相當於工業化的育種流程,能做到數據的共享,避免一些重復工作。』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眼下,黑龍江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五大行動』,著力提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建立了寒帶作物及大豆等3個國家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開展了種質資源的精准鑒定評價和優異基因的挖掘,建立生物育種平臺,加快生物育種技術應用。
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副處長劉曉兵說:『全力推進19個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不斷提昇我省種業自主創新和良種供應能力。今年我省審定推廣了主要農作物新品種493個,主要農作物良種實現了全覆蓋,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良種科技支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