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以站為家,全力守護亞雪公路
2024-01-10 08:2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集體『作戰』。

  黑龍江日報1月10日訊 雪鄉景區自2023年11月10日開園以來,游客持續火爆增長,日均入園游客在萬人以上,亞雪公路作為進入雪鄉景區的三大旅游公路之一,承載著70%以上的客流量。

  受雪鄉『夏無三日晴,冬雪漫林間』的獨特氣候影響,雪鄉景區雪量大,極端天氣較多,旅游公路清雪保暢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龍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道橋養護中心清雪、防滑、除冰『三件套』並舉,循環作業不停歇,全力以赴做好道路除雪保暢工作,護航旅游生命線。

  清雪:循環清

  紛紛揚揚的雪花,是喜悅的暗語,更是隨時待命守護的號令。

  1月7日9時,道橋養護中心雪鄉站的滾刷車司機劉紹興正跟在鏟車、平地機後面作業。『你看,已經露出公路地面,今天的清雪作業就結束了。』劉師傅笑容裡略顯疲憊,原來,這已經是他連續3天凌晨2點開始清雪作業了。

  雪鄉站副主任李文纔告訴記者,為錯開游客入園和出園高峰及保障公路正常通車,清雪作業要在早晨7點之前完成,所以,凌晨2點清雪作業是常態化,如果雪量大,就要隨下隨清,負責清雪作業的師傅們一晚上僅睡2個小時的覺是常有的事。由於雪量較大,每輪除雪後工人們必須及時對設備進行檢修養護,確保下一輪清雪順利高效進行。

  『4日晚上的那場暴雪,亞雪公路積雪最深處有50厘米,為了盡快清除積雪,我們從當晚8點開始清雪,直到第二天上午9點結束。中間只有12點多回來加油的時候打了個盹兒。為了保暢通,大家都習慣了。』劉紹興對這樣的工作狀態已經習以為常,『通常一個路段來回清完近5個小時,我們車上有面包和水,餓了隨時就補充點兒。』

  說話間,天空中又飄起雪花。『雪一直下,就要一直循環清雪。』李文纔很心疼大伙兒。連續近12小時的工作量,工人們雖然吃不消,但是遇到極端天氣,大家說,只有兩個字『克服』。

  防滑:不間斷

  道路安全暢通,公路人時時放心不下。

  『亞雪公路要不間斷防滑。』『風大易起雪棱子的特殊路段要安排斜鏟留守,及時清雪防滑。』道橋養護分公司主任王金虎路過作業現場,對特殊路段作業反復叮囑。

  早晨7點,負責防滑作業的工人師傅准時上崗,裝上防滑料,對完成清雪作業的路段鋪灑防滑料。防滑作業必須緊跟清雪作業的步伐,特別要做好特殊路段的防滑,提高路面防滑系數。

  『防滑作業一天至少要3次,極端天氣要做4次防滑,每天要消耗防滑料100~160立方米左右。』記者在李文纔的介紹中得知,受極端天氣影響,今冬防滑料消耗量大,要分別從局址、亞布力等多處購買,纔能保證作業需求。

  每天要鋪灑100多立方米的防滑料,工人師傅們也在實踐中琢磨出了小妙招,經過改裝後的翻斗車,底部僅開10公分左右的一條縫,可均勻地鋪灑防滑料,省時省工又省力。

  除冰:有妙招

  不下雪,養護站的工人師傅們在乾啥?

  破冰!結冰的路面如同公路上的『狗皮膏藥』,必要除之而後快。

  早上5點,破冰小分隊已經開始作業。

  一臺焊滿豎『齒』的鏟車經過,冰面被分體,犁成一條條豎溝,隨即,布滿橫『齒』的破冰機壓過來,縱橫交錯間,冰面被切割成一個個小方塊,層層瓦解,再經過滾刷機的刷掃,路面逐漸顯露出來。

  『工人師傅們受破冰機橫向齒的啟發,結合種地使用的耙子原理,集思廣益,在鏟車的鏟斗下面用廢舊弓子片焊成耙子,研究出了這個「除冰耙子」,除冰效果很好。』看著這臺焊滿豎『齒』的鏟車,李文纔自豪感十足。

  巡查:無死角

  公路人永遠在路上,這話不假,為確保公路安全暢通,不僅清雪、防滑、除冰的工人們在路上,道路巡查更是檢驗清雪、防滑、除冰『三件套』工作成效的一把尺子。

  『每條公路都要看到,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協調設備處理。彎道寬度不夠就要立即進行加寬,發現雪棱子要馬上通知附近鏟車進行清理。』道路巡查是李文纔每天的『必修課』,而每天至少400多公裡的車程也是『標配』。

  時光無聲,走過四季。黑夜裡穿梭在崇山峻嶺間,悄悄地來,黎明的曙光前撣落一身的霜雪,靜靜地離開。以路為業,以站為家,他們就是默默奉獻、履職盡責的公路養護人。

  那一抹橘紅,是公路最美的風景,是最值得信賴的守護。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