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9日訊 一下火車,記者瞬間就被『漠河藍』吸引住了。那種藍,不摻任何雜質,清爽、純粹而又治愈。背著大包小裹的游客從出站口魚貫而出,他們或在站前的大雪人前拍照,或在漠河站LOGO前打卡,歡笑聲不絕於耳,讓原本靜謐的小站變得熱鬧非凡。
這個冬天,黑龍江冰雪游熱得發燙,漠河也與哈爾濱、亞布力等地共同躋身為游客首選目的地。據統計:2023年12月,漠河站單日客發量環比增長145%,突破歷史峰值。今年元旦假期,北極村接待游客1.23萬人次,同比增長496%,收入553萬元,同比增長454%。
冰雪旅游蓬勃發展的背後,離不開良好生態環境的築基。近年來,漠河市積極探索邊境地區和林區『兩山』轉化的多樣化新途徑,成功探索出了『生態+旅游產業』『生態+生物經濟』『生態+寒地測試』等產業支橕體系,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與『高顏值』生態相得益彰的創新實踐之路。
資源優勢變發展優勢
點燃冰雪旅游熱度
隆冬時節的漠河很『冷』,記者采訪當天最低溫零下35攝氏度。隆冬時節的漠河又很『熱』,游客們坐馬拉爬犁賞冰樂雪,吃小雞燉蘑菇住火炕,感受黑土地的風土人情,冰雪經濟『熱氣騰騰』。
觀音山采金小鎮地處金鉤林場,9時剛過,來觀光的游客已是一波接一波。陽光穿過高大挺拔的樹木,斑駁地灑在雪地上。雪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鑽石般的光芒。游客穿行林間,好似邁入童話世界,如癡如醉。
北極鎮是漠河文旅的『流量擔當』。臨近午時,北極鎮北極村七星廣場上的游客仍是絡繹不絕。坐上冰滑梯體驗速度與激情、感受潑水成冰的震撼、在大雪人前吃著冰糖葫蘆拍照……在雪地裡玩出新花樣,纔是對漠河冬天最基本的尊重。
『拾葉知悠』民宿店,處處彰顯著文藝氣息,悠閑與靜謐在此相逢,仿佛時間已然停止。『我們的房間已經預訂到龍年正月了!』店主邱曉旭告訴記者,今年漠河旅游季提前,北極村的民宿店幾乎家家爆滿。
吳女士是江蘇蘇州人,她和男友『找北找冷』的第一站就是漠河。『我們在漠河玩了四天。這裡生態環境好、人特別熱情、物價親民,遠超我們的預期。』吳女士對此次旅游體驗贊不絕口。
來自漠河市文旅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10月至12月,漠河全市共接待游客39萬人次,旅游收入6.04億元。漠河市立足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布局發展生態旅游,把資源優勢變為發展優勢。就拿洛古河村來說,這個北極鎮下轄的只有40多戶人家的邊疆小村,保留著古朴風貌和自然的美,這幾年,村裡發展生態旅游,百姓們的腰包越來越鼓了。
天藍水清山綠
環境狀況穩居全省前列
『你看這雪,多白。』在北極鎮北極村華美供熱公司大院內,漠河生態環境局辦公室主任孫會翔指著煤堆旁的雪地感嘆道,『供熱站的雪能白到這種程度,很難得!』
華美供熱公司負責北極村的供熱,供熱總面積達23萬平方米。總經理程顯文說:『我們現在使用布袋除塵器,除塵效率較先前提高了50%,徹底告別了冒黑煙的現象。』
華美供熱公司向北行駛一公裡,有一棟『黃房子』,是北極村污水處理站的所在地。記者看到,污水處理房內設備整潔如新,機器轟鳴。『旅游季游客多,也是污水處理的旺季。』副站長於佔友說,該站日均處理污水100餘噸,近期北極村游客激增,用水量提昇,『我們污水處理量最高的一天達到了300噸。』
在孫會翔看來,北極村污水處理站的建成不僅解決了北極村生活污水無序排放的問題,改善了農村居住環境,而且確保了黑龍江段源頭水質安全穩定。
『2023年以來,漠河優良空氣天數比例達到100%,地表水、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環境狀況穩居全省前列。』漠河生態環境局局長艾立軍一臉自豪地告訴記者。
未來將全力推進
建設『大北極旅游共同體』
37歲的孫彥忠是地地道道的北極村人,在村裡經營著一家名為『聚鑫農家院』的民宿。他說,北極村旅游的招牌越來越亮,很多南方游客慕名而來。『村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孫彥忠情不自禁地綻開笑臉,笑容裡滿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近年來,漠河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區域內生態豐度指數和植被覆蓋指數明顯優於其他地區。就在不久前,漠河市被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漠河市將堅定不移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把綠色生態作為核心競爭力來打造,把綠色生態的理念貫徹到發展的全過程,全面提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漠河市副市長文竹表示,下一步,漠河市在旅游產業上,將按照『區域發展、四季皆游』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最北、最冷兩大核心優勢,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補短板,讓北國邊塞風光、冰雪旅游為鄉親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同時,加快創新完善大北極旅游圈規劃,全力推進建設『大北極旅游共同體』。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在北極村、在漠河,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畫卷,正在徐徐鋪展。漠河人的生活,會一天甜過一天,就如大興安嶺的綠,悠遠綿長。(來源:黑龍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