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稻子、谷子
是我國重要糧食作物
這三種中國糧不僅會
經常出現在百姓的餐桌上
它們還『邂逅』在了全國兩會
代表們的討論桌上

今年全國兩會,黑龍江省代表團與河北省代表團同在一個駐地。3月9日,來自黑龍江的水稻專家、全國人大代表聶守軍與來自河北省的小麥專家、全國人大代表郭進考,谷子專家、全國人大代表趙治海聚在一起,讓黑龍江的稻子和河北的麥子、谷子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邂逅』。



作為麥子、稻子、谷子作物的資深農業專家,三位代表一見面就聊得熱火朝天。如何選育種子『優等生』?節水節肥有哪些新技術?黑土地如何保護利用?鹽鹼地怎麼綜合治理?圍繞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代表們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全國人大代表聶守軍:河北和黑龍江都是糧食生產大省,但也各有所長。我們都是從事作物育種,怎麼提高單產、提高品質?互相交流也是一種啟發。
全國人大代表趙治海:通過交流,了解水稻的工藝性改造、改善,這些都可以互相借鑒。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講,生物育種實際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互相學習是很重要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我國糧食產量預期目標為1.3萬億斤以上。如何實現這一目標?代表們介紹,當前全球農業發展正從傳統農業脫胎為現代化農業,發揮農業生產潛力的秘訣其實就藏在今年的兩會熱詞——『新質生產力』裡。
全國人大代表趙治海:雜交谷的新質生產,第一個就是要實際育種,涉及到基因的問題;第二個我們做了一項技術,過去谷子抗旱,今天谷子極端抗旱,地下澆一次水,然後扣上膜,它可以正常生長;第三個就是開拓了思路,比如種谷草,就想它會轉化成肉蛋奶,讓這個中國的古老作物重新煥發新生,成為保證糧食安全的先鋒作物。
全國人大代表郭進考:在小麥育種上,培育節水高產相結合的品種,要培育優質專用品。另外生產行業高度重視的就是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因為農業也要向高質量發展、向現代農業發展。比如說要有新品種,這是它的『芯片』,得有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融合發力,來使單產不斷提昇,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聶守軍:農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舞臺,下一步,我們要利用分子育種和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式,來選育新品種。同時,把基本農田改造成高標准農田,來提高產量。在選育新品種和提高產量上兩條腿走路,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把咱們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