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凝聚科技創新力量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龍江新篇章|聚力創新 引領發展
2024-03-20 07:58: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彭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3月20日訊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以來,在省委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科協的有力指導下,全省各級科協組織深入貫徹黨中央對群團工作的部署,落實省委關於深化全省科協系統改革的要求,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著力構建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履行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的職責,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開創科協事業發展新局面,為推動龍江振興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著力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團結凝聚科技工作者取得新進步

  省科協始終堅持旗幟鮮明講政治,切實肩負起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舉辦國情省情研修班、『青春向黨·自立自強』青年科技工作者培訓班等,積極帶動學會黨組織開展建黨百年系列慶祝活動等,不斷增進廣大科技工作者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勵科技工作者牢記報國為民的光榮使命。持續組織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打造全國首個地域性科學家精神宣傳教育主陣地,舉辦『禮贊科學家·建功新龍江』弘揚科學家精神展演等活動,組織實施劉永坦院士等10位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紮根龍江、奉獻龍江、建功龍江。

  實施『黨建強會』計劃,將學會黨建工作納入科協工作總體布局,指導省醫學會、機械工程學會等省級學會累計開展『黨建+學術交流』活動千餘場,以黨建帶群建的成效日益顯現。

  著力突出組織優勢,主動融入創新龍江建設取得新成效

  省科協充分發揮科協組織人纔薈萃、智力密集優勢,緊緊圍繞創新龍江建設,積極開展全方位多領域高層次學術交流、建言獻策和科技服務活動,促進了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推動『省會』戰略合作,導入國家科技人纔資源助力龍江高質量發展。積極推動省政府與中國科協開展全面戰略合作,發揮中國科協的組織和人纔優勢,對實施『科創中國』黑龍江行動、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建設高水平創新智庫、打造『科普中國』龍江品牌、打造向北開放科技交流合作新前沿五個方面進行科技賦能,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匯聚了強大創新動能。

  承辦第21屆中國科協年會,打造科技引領創新發展風向標。舉辦中俄數字經濟高峰論壇,進一步拓展中俄民間科技交流渠道。承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年會,為龍江經濟轉型昇級賦能。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創建『科創中國』公共技術服務交易平臺黑龍江中心站和線上『雙創』服務平臺;創新開展『百會進百企』科技賦能行動,共為300餘個企業提供服務。連續舉辦7屆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黑龍江賽區競賽,75支代表隊分獲全國獎項,2023年獲獎團隊數量位列全國第二,累計培訓企業員工1.8萬人次。

  打造科技創新智庫體系,為科技工作者建言獻策架梯壘臺。共支持65個研究項目,形成專家建議200篇;《老專家建議》等系列專刊,得到省部級以上領導閱批達98人次。

  著力構建人纔服務體系,緊密聯系科技工作者實現新突破

  深入貫徹省委人纔工作會議精神,出臺《黑龍江省科協服務科技工作者18條》,充分激發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舉薦表彰科技英纔,搭建發現人纔平臺。開展省優秀科技工作者評選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創新爭先獎、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求是傑出青年成果轉化獎等推選工作,500餘人次獲科技獎項及榮譽稱號;首次開展『國家工程師獎』推選工作,我省2名個人、2個團隊獲獎,哈電集團首席科學家覃大清代表獲獎者在表彰大會上發言,極大地增強了科技工作者的榮譽感、獲得感、歸屬感。

  實施青年科技人纔提昇計劃,搭建培養人纔平臺。建立完善省科協優秀青年科技人纔庫,吸納2292名科技人纔入庫;實施優秀青年科技人纔托舉工程,遴選4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纔進行項目化扶持;開展省青年科技獎評選,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匯集更多青年科技英纔。

  創建各類服務載體,搭建凝聚人纔平臺。圍繞我省創新發展重點領域,以舉辦學術交流品牌活動為抓手,組織省級學會開展多層次、跨學科的學術交流近千場次,支持89個省級學會實施學術活動質量和學會能力提昇計劃、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百會進百企』科技賦能行動項目209個,近萬名科技工作者參與活動,切實推動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建立『科創中國』龍江青年百人會,推動全國各區域青年百人會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決策諮詢服務和青年人纔成長平臺。

  著力發揮科普主力軍作用,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邁上新臺階

  制定《黑龍江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圍繞『五大重點人群』聚焦發力,打造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2023年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1.56%,實現了穩步增長。

  廣泛動員協同發力,科普工作管理機制不斷創新。健全組織領導機制,綱要成員單位擴充到37家,形成了大聯合大協作工作格局;推動實現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市(地)黨政目標考核;在全國率先實施科普傳播進網格試點,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網格化科普服務體系,為探索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提供了龍江方案。

  豐富內容活化形式,龍江科普品牌影響力顯著提昇。累計組織全國科普日暨龍江金秋科普月活動2000餘場、受益公眾2000萬人次,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科普日』優秀組織單位;持續發揮『科普之冬』首創省份的品牌效應,累計送科技下鄉1500餘次,培訓農民60餘萬人次;組織開展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英纔計劃、高校科學營等競賽活動,其中有247項在全國獲獎;與東北農業大學成立科技小院聯盟,設立10個科技小院試點,搭建科協組織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平臺。

  以人為本靶向施策,基層科普服務力組織力提檔昇級。圍繞社會熱點、公眾需求,開發原創科普圖書、科普音視頻等,為全省2000多個村(社區)配發科普掛圖500餘萬張;實施『一十百千』精准科普工程,在全國率先建設2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科普體驗館,在100個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幫扶重點村建設助農惠民科普基地,在19個縣建設農村中學科技館22個,推動科普資源下沈基層。省科技館共接待公眾513萬人次,開展117站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受益公眾460餘萬人次;組織全省52輛科普大篷車,行駛137萬公裡,打造邊境線上流動科普長廊。

  拓展渠道創新手段,科普信息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建立科學傳播融媒體聯盟,開展科學素質百日大行動;創建『惠民熱線』平臺,科技助農服務鄉村振興;依托『龍江大科普』微信平臺打造省級科普資源『中央廚房』,累計推送科普信息1.1萬餘條,分享量3000餘萬次,公眾閱讀量1000餘萬次。

  著力深化系統改革,科協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

  全面落實《黑龍江省科協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堅持統籌『兩翼』抓改革、鞏固成果求發展,為科協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黨的建設持續加強。省科協黨組發揮『頭雁』領航作用,持續推動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樹立正確選人用人導向,一體化推進直屬機關乾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完善『四個體系』工作落實機制,錘煉紮紮實實、踏踏實實、求真務實優良作風。

  學會主體地位更加凸顯。以建設現代化科技社團為目標,制定實施《黑龍江省科協省級學會通則(試行)》;新成立業務主管學會19個、新換屆62個。

  市縣科協組織建設不斷完善。市級科協換屆率達到100%,縣級科協實現了應換盡換;推動『三長』帶『三會』領『三隊』,一批『三長』進入科協領導機構,以農技協為代表的基層協會組織更加活躍。

  企業(園區)科協、高校科協建設成效明顯。與省國資、工信、科技等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園區)科協工作的意見》,指導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68個企業(園區)成立科協,全省企業(園區)科協達到154個;全省高校科協數量達到27個,為科技賦能經濟夯實了組織基礎。

責任編輯:王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