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培育新質生產力 龍江教育向『新』而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發揮中醫藥大學優勢 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4-03-28 09:4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被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之一。黑龍江如何在教育、科技、人纔一體推進中發展新質生產力?3月25日起,東北網推出《培育新質生產力龍江教育向『新』而行》系列報道,深入采訪省內高校、高職院校、科研院所,探討龍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底氣』所在。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趙煒明。

  東北網3月28日訊(記者 許諾)『作為高等中醫藥院校,我們應該緊跟時代潮流,積極推動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龍江全面振興貢獻力量。』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趙煒明表示,高校在科技創新上具有巨大優勢,應發揮高校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積極建設高水平中醫藥人纔隊伍,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推動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加快構建中醫藥科技創新策源地,叫響『龍中醫』品牌。

  黑龍江省中藥資源十分豐富,全省有野生中藥材1120種,其中378種有一定的儲量,載入藥典的藥用植物130餘種。黑龍江省具備產業鏈優勢,其中知識產權超過50個,創新藥物專利111個,10個國際級的實驗基地和實驗室,專利品種57個,獨家品種51個,中藥保護品種39個等。當前黑龍江省正在積極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聚焦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著力做強創新鏈、完善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培育生物經濟發展新動能,發掘生物經濟發展新機遇,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作為中醫藥院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自覺承擔起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職能,凝練龍中醫特色、挖掘中醫藥元素,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學校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學術文化建設,不斷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這所創辦於1954年的黑龍江省高水平大學根深葉茂,欣欣向榮。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緊密結合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發展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優勢科研平臺,發揮全國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平臺優勢,推進科教融合和產教融合。在道地中藥材種植、中藥新藥研發、中藥標准化建設等方面開展研究和應用,不斷加強與知名中醫藥企業戰略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聚焦強化科技創新,助力黑龍江省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學校不斷深化交流合作,立足長遠科學規劃、緊盯難點突破創新,高標准打造向北開放合作平臺,高質量推進學校特色國際合作項目,積極構建學校國際交流體系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拓寬中俄中醫藥教育、醫療、科研、產業、文化領域的合作平臺,聚焦強化開放合作,推動教育向北開放取得實效。聚焦中醫藥人纔發展需求,發培育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醫藥理論基礎、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並掌握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中醫藥創新型人纔。

  學校積極為『龍江醫派』保護性挖掘、建設性研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2016年,龍江醫派入選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黑龍江的重要地理文化標識;打造『龍江醫派』等龍江中醫藥文化品牌被寫入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地方性法規《黑龍江省中醫藥條例》,為今後一段時期內黑龍江中醫藥建設指明路徑,成為一大亮點。《龍江醫派叢書》被英國大英圖書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圖書館、黑龍江省圖書館等收藏。龍江醫派也因此成為首個在海外建立工作站的地域性中醫學術流派。

  『中醫藥院校是中醫藥新質生產力的策源地、孵化地,是中醫藥高端創新人纔的集聚地、創新人纔培養的主陣地,高校擁有雄厚的科研人纔、先進的科研儀器設備和國家級科研平臺,在科技創新上具有巨大優勢。』趙煒明表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為高校科研創新帶來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標,提供了更多的前沿技術需求,促進高校科研水平的提昇,也促進了人纔培養模式的變化,也有利於高校進一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黑龍江省高校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性、戰略性支橕。趙煒明表示,作為高等中醫藥院校,一是要積極建設高水平中醫藥人纔隊伍。高水平中醫藥人纔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也是辦好高水平中醫藥大學的第一資源和戰略資源。我們應該主動擔當作為,集聚更多高層次人纔,以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多高素質中醫藥人纔。同時,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加強中醫藥人纔隊伍現代教育理念、信息素養培訓,使之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二是要加快構建中醫藥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是科學技術在產業中應用的現實體現。學校要進一步堅持『四個面向』,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重點布局和建設一批面向未來的高水平研究平臺,充分發揮有組織科研載體的作用,聚焦腫瘤、心腦血管、代謝性疾病等常見重大、慢性疾病中的中醫藥優勢病種,努力提昇原創性和顛覆性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擴大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面。同時瞄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需求,加強校企合作研發,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三是要開展中醫藥人纔培養模式改革,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高質量人纔支橕。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大量擁有科學文化素質和信息素養、具備綜合運用各類前沿技術能力、熟練掌握各種新型生產工具的高素質人纔。這要求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四個回歸,重點推進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的變革,構建高質量人纔培養體系;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辯證思維、科學素養和組織能力,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反映前沿的學術研究和行業發展狀況;加強產學研用融合,打造問題導向、能力導向的實踐創新教育體系,不斷提昇學生的實驗實踐創新能力。

  四是要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發揮國際合作交流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構建向北開放新高地,學習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經驗,以國際交流賦能人纔培養。要加大拔尖創新人纔培養的國際化力度,積極推動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以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和全球視野,加強師生國際交流,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