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訊 清明時節祭奠先人、緬懷逝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裡,越來越多百姓在祭祀活動中感受到齊齊哈爾市殯葬服務工作的逐步完善。
3月30日、31日,齊齊哈爾市迎來今年清明祭掃高峰,全市提供現場祭掃的35家殯葬服務機構共迎來10萬餘名祭掃市民。記者走訪多個殯葬服務機構發現,一些市民以獻鮮花、寫寄語卡、系黃絲帶等方式緬懷故親。
在市革命公墓,前來掃墓的市民絡繹不絕。在院內入口處,擺滿鮮花的長桌和『文明祭祀』的宣傳展板、橫幅十分顯眼。『鮮花也是希望的象征,將鮮花獻給先人是更加科學的祭祀方式。』市革命公墓管理處主任王軍表示,已有20%的市民選擇鮮花祭祀,綠色殯葬、文明祭祀已漸入人心。
在市殯儀館設置的思念牆上,一張張便簽紙上寫滿了對故親的哀思,『時空信箱』也以『跨越時空』的理念,讓市民把對已逝親友的思念通過信件、卡片的方式表達出來,這種文明環保的祭祀方式既能體現出人文關懷,也能更好地承載親情和思念。『緬懷親人在於心意,一束鮮花、一張卡片,既能表達哀思,又綠色環保。』前來祭掃的市民張艾說道。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廣泛開展以『綠色殯葬、生態殯葬』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引導市民以綠色環保的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緬懷追思之情。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部門加強殯葬服務收費監管,推進城市主城區內禁止隨意燒紙行為,積極組織社區公祭、網絡祭掃、音樂祭掃、海葬祭奠等形式多樣的綠色祭奠活動。殯葬服務機構在清明節、中元節期間,開展『公益共祭』『代祭』和『三個一』活動,引導群眾移風易俗。
為進一步減輕群眾喪葬負擔,推動齊齊哈爾市惠民殯葬政策提標、擴面,齊齊哈爾市對在本市或異地死亡且遺體實行火化的本市戶籍居民和按政策允許土葬的本市戶籍少數民族居民,免除遺體接運、遺體存放、遺體火化、骨灰寄存等四項基本服務費用和遺體消毒、一次性紙棺、骨灰盒等3項必需的延伸服務費用。自2021年1月1日實施全民普惠以來,累計為6.5萬餘名逝者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用5300餘萬元。
與此同時,齊齊哈爾市持續推進節地生態安葬。仙鶴墓園響應國家綠色殯改號召,踐行社會責任,自2013年起連續免費開展環保花葬,已連續舉行10屆,服務逝者300餘人。同時解決城市孤寡和特困人員骨灰處理難題,專門在園內建設愛心墓區,為無子女逝者提供免費墓地。其他公墓陸續推出樹葬、草坪葬、壁葬、小型墓等多種生態節地安葬方式,為群眾身後事提供更多選擇。
斯人已逝,文明的殯葬、祭祀方式將是讓故人永安的最佳方式。齊齊哈爾市將鞏固拓展殯葬改革成果,實施殯葬領域『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著力加強各地殯葬文化宣傳,鼓勵殯葬服務機構提供更多親民便民的免費服務,全方位改善群眾治喪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