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精神 永放光芒
2024-04-20 09:26: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20日訊 65年前,曾經的松遼荒原被大慶石油會戰的創業者們喚醒,創下了世界石油開發史上的奇跡,也孕育形成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

  1964年4月19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了由新華社記者袁木與人民日報記者范榮康合采的長篇通訊《大慶精神大慶人》。4月20日,原文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並配發『編後話』指出:『大慶精神,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大慶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就是用無產階級革命精神武裝起來的人。這種精神、這種人,正是我們學習的崇高榜樣。』第一次提出了『大慶精神』的概念。

  2021年,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被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穿越歷史的時空,大慶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大慶石油人手中傳承,成為大慶油田永葆活力的力量之源。

  起點——這是經久不息的『傳家寶』

  『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援下,大慶廣大乾部職工抱著一腔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情懷,苦乾加巧乾,僅用了三年半的時間就拿下了大油田,一舉甩掉了我國貧油落後的帽子,實現了石油基本自給……』

  在『石油魂——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1000多個宣講現場,有超400萬人次的聽眾隨著宣講員的講述,被帶回65年前大慶石油大會戰剛剛打響時的場景,無數聽眾深受震撼、感動落淚。

  一場在困難的時間、困難的地點、困難的條件下打響的石油大會戰,孕育形成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造就了大慶石油人珍而視之、薪火相傳的『傳家寶』。經過時間和空間的洗禮,與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和偉大建黨精神一脈相承,長盛不衰。

  60多年來,大慶精神始終是大慶石油人『員工入廠教育的第一課、黨員乾部培養培訓的必修課、日常學習研討的必有內容』。

  聽——『鐵人大講堂』上,『人民楷模』王啟民、技術革新標兵段福海、『國際焊王』王召軍等主講嘉賓正以接地氣的朴素語言和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講述新一代石油人攻堅克難、勇創一流的故事,展現『鐵人隊伍永向前』的智慧勇氣、奮斗激情。14年來,大慶油田已累計舉辦23期、47場講座,線上線下觀看人次近116萬。

  看——近年來,大慶油田近48萬人次參與『開展全員「雲講述」弘揚嚴實「硬作風」』活動,用『自己的話』講『自己的故事』,錄制視頻發送雲端,活動總瀏覽量近4700萬人次,並成功入選全國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2023年,新征程新任務、精神血脈永傳承等14個主題的網絡形勢任務系列宣講,實現所屬單位全覆蓋。

  游——品『會戰餐』、走『創業路』,鐵人王進喜紀念館等46個教育基地被納入大慶全域工業旅游景點和紅色文化旅游景點,形成了會戰傳統文化之旅、尋根之旅等3大主題、27條精品線路,開發了『游學式』文化旅游項目。

  大慶油田始終在不斷豐富大慶精神宣傳教育載體,堅持打造『移動的隊史館』『行走的石油展廳』『雲端的精神課堂』等一系列平臺,向新一代石油人傳遞著『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信念和動力。

  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前夕,老會戰代表,油田英模代表,油田青年代表,鐵人學院、大慶師范學院、大慶一中等師生代表,社會各界及現場觀眾等600餘人齊聚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通過緬懷鐵人、對話鐵人,叩問初心、致敬先烈。

  大慶油田正持續深入推進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再學習再教育再實踐再傳播,用大慶精神構建新時代石油人的精神家園,激發他們以更大的自信、自知和自覺,讓大慶精神走得更遠、輻射更廣。

  綻放——這是創造奇跡的『內生力』

  從大慶薩爾圖機場駛出,行走在北一快速路上,路右側正林立著多部鑽井架子,那裡仿佛是石油大會戰的縮影,滿眼都是大乾快乾的場景。

  石油深藏在千米地下,儲存在岩石的微小孔隙中,有的孔隙大小甚至不到頭發絲的百分之一。如何從地下開采出更多的石油是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需要,也是油田開發永恆的主題。

  『人民楷模』、新時代鐵人王啟民曾這樣形容大慶油田開發的過程:『先吃肥後吃瘦,吃完肉啃骨頭。』

  全面進入特高含水後期、剩餘油高度分散等多種矛盾疊加集中凸顯……已經65歲『高齡』的大慶油田,想要保持原油高質量穩產猶如登山,越來越陡、越攀越難。

  大慶油田采油一廠南一區西部是中國石油『老油田穩產壓艙石工程』項目之一,經過兩年的方案論證、產能建設、開發調整,以年產原油『三級跳』的優異成績,為老油田高效開發闖出了新路。如今,采油一廠充分借鑒南一區西部『壓艙石工程』經驗成果,延續『鑽建投』一體化運行經驗,持續深化『5×3』管理模式,大力推動北一二排東區塊產能建設高質量開展,正繪出當代『會戰』場景。

  歲末年初,大慶油田化學驅油技術研發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那是幾代石油科研人員挑燈夜戰、接續奮斗鑄就的自強之路:創新發展了化學驅油理論,自主研發了系列驅油劑,創建了完整的工程技術體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大規模工業化應用該技術的國家,並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化學驅研發與應用基地。

  在勘探開發研究院,一張書桌,一臺電腦,一摞資料,一米小床,見證了頁岩油研究部署項目經理部經理、松遼勘探研究室主任張金友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日與夜。勇闖非常規勘探開發『無人區』,向世界級難題發起挑戰,他帶領團隊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陸相頁岩油從『0』到『1』的重大突破,為油田開闢了增儲上產新『戰場』。

  從面對當年『青天一頂,荒原一片』的惡劣自然環境,到攻克今天世界級的勘探開發難題,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慶油田化學驅油技術研發團隊領銜人程傑成在獲獎時所感慨的:『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沒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激勵,沒有企業制度的保障,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

  截至2023年末,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已突破25億噸,化學驅油技術助力大慶主體油田采收率突破60%,年產原油連續22年超千萬噸,累計產量突破3億噸,引領了世界石油行業化學驅油技術的發展。

  永續——這是奔向百年的『石油魂』

  在大慶川渝探區成都勘探開發研究院裡,『以川渝之「增」支橕油田之「需」』成為這支年輕隊伍的『座右銘』。院裡近兩年招聘了89名博士、碩士,一大批『90後』甚至『00後』科研人員正在學習、實踐中逐步成長,在科研探索中發揮重要作用。

  川渝勘探研究室副主任曾宏斌年僅28歲,是一名標准的『95後』。在侏羅系頁岩油領域,他和同事們一起部署了平安101井,大斜度段頁岩和砂岩兩次試油都取得了良好效果,進一步明確了涼高山組具備規模增儲和效益開發潛力。接下來,他們還准備依托平頁1先導試驗平臺,實現涼高山組的整裝動用,邁出川渝頁岩油的堅實步伐。

  今年是大慶油田『第二曲線』的『加速成長年』。大慶石油人正以更大力度推進『一穩三增兩提昇』,堅持常非並重、內外並舉、油氣新能源並進,錨定『當好保障能源安全的標杆,建設供給高效的百年油田;當好綠色低碳轉型的標杆,建設環境友好的百年油田;當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標杆,建設創新引領的百年油田;當好深化改革開放的標杆,建設治理現代的百年油田;當好賡續精神血脈的標杆,建設旗幟高揚的百年油田』的使命願景奮力前行。

  4月份,在古龍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戰場上,鑽探工程公司1205鑽井隊將水平段施工日進尺最高紀錄刷新至798米,首次完成水平段長達3000米的水平井鑽井任務,這是他們進入21區塊3年來,第34次創出高指標。作為鐵人王進喜帶過的隊伍,在隊長張晶的帶領下,他們無論遇到任何挑戰,都習慣『與鐵人對話』,汲取奮進力量,堅定地『把紅旗一直扛下去』。

  『大國工匠』、采油二廠采油48隊采油班長劉麗無論多忙,兜裡都習慣揣著紙和筆,『工作室要攻關的難題就在腦子裡轉,有時來了靈感,就趕緊記下來』。作為『劉麗工作室』的帶頭人,她從小聽著鐵人故事長大,始終以高標准要求自己,帶領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以提產量、創效益為目標,聚焦一線生產難題,全力革新攻關,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

  裝備制造集團射孔器材有限公司研究所試驗靶場上,副所長賀建磊和他的科研團隊正在進行一系列的聯炮和打靶試驗。『大慶精神貫穿了整個科研夢想』,他們以短周期、高紀錄、快轉化的新思想,推動射孔器材從低性能到高聚能、高穿深、高孔密,再到自清潔、硬地層、等孔徑;應用領域從常規到非常規、從陸地到海洋,實現射孔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巨大飛躍。

  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公司執行董事朱國文說:『大慶油田把紅色基因融入高質量發展血脈,樹立精神燈塔,照亮時代征程。』

  回首崢嶸歲月,大慶的探索和成功,體現了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發的探索和成功。展望光明前景,大力弘揚大慶精神,保持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當好五個標杆、建設五個百年油田』必將成為現實。

責任編輯:宋蔚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