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文化中國行 | 百年老街中央大街:時尚與歷史的『交響樂章』
2024-04-24 07:54: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馬智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24日訊 4月19日傍晚,悠揚的長笛演奏聲從位於哈爾濱中央大街與花圃街交口處的一座建築陽臺飄出,緩緩拉開了百年老街春夏音樂演出的序幕。在接下來的數月裡,『靈動音符穿梭經典建築,華美樂章流淌百年老街』將成為這裡的常態,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事實上,全長1450米的中央大街自1900年誕生以來從不缺乏『人氣』。鱗次櫛比的歐陸建築、特色鮮明的文旅活動、時尚前沿的商業業態持續煥發著百年老街的魅力,讓市民游客在這個『文化地標』、在這張『城市名片』中盡情感受哈爾濱百年的文化底蘊,領略這座城市獨有的浪漫、時尚、典雅氣質。

  每一條老街都是一座城市的歷史折射,中央大街也不例外。當橫跨歐亞大陸的中東鐵路延伸到哈爾濱,松花江南岸的古河道渡口成為卸貨碼頭,運輸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沼澤和葦塘中碾出一條泥濘的土道向南延伸,成千上萬的築路工人在這條土路兩側居住。1900年,這條土路有了名字——中國大街,1925年更名為『中央大街』。西方文化的一並帶入,讓街區內的建築風格呈現多樣化。從文藝復興風格到巴洛克風格,再到折中主義和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每一棟建築都彰顯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構成了中央大街獨特的歐陸風情,讓這條百年老街有了『建築藝術博物館』的美譽。

  『中央大街現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多種風格市級保護建築13棟。為方便游客了解每一個建築的特點和歷史故事,中央大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利用數字化的方式設置二維碼,市民和游客掃碼即可聽建築、看建築、讀建築,探尋老建築的「前世今生」。』中央大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宮劍虹說。

  在百年老街上,不僅是建築,建築裡承載的業態也蘊含著諸多歷史印記。老街轉角處,一家懸掛著『始於1901年』招牌的西餐廳讓游人駐足觀賞。時光沈淀的老膠片、紙頁泛黃的留言冊、再現歷史的收銀機……特別是西餐廳走廊盡頭陳列的那架產於19世紀的古老鋼琴,斑駁的琴身、缺失的琴鍵、脫線的琴譜,仿佛都在講述著歷史故事。百年老街上的一家賓館內,藏著118年前的老電梯,伸縮的鐵柵欄門、按動式的電鈕,隨著電梯每上一層仿若重溫百年光陰的一段。

  中央大街誕生不久便成為了著名的商業街,時至今日,繁盛依然,因為中央大街追逐潮流的腳步從未放緩。伴隨著近年來街區改造、業態昇級力度的持續加大,這條百年老街不斷被賦予新注腳。酒吧、咖啡館、鮮花店等新興業態悄然入駐帶來的不僅是1450米主街的活力迸發,25條輔街也同時被注入新的內涵。在百年老街上,人們不再是走走看看,而是可以在一個個看似隨性實則用心打造的環境中,尋得一份休閑,覓得一絲愜意。

  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爾濱』火出了圈。作為『必打卡』的熱門景區之一,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中央大街都是人潮湧動,日均客流量超過40萬人次。

  如今,中央大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正在深挖紅色旅游資源,設計推出紅色主題線路,讓市民和游客追隨紅色足跡,尋覓紅色記憶,傳遞紅色精神。『目前,我們正在全力謀劃中央大街步行街持續改造提昇項目,加大業態調整、招商落地、商文旅融合、活動策劃等工作力度,深耕文旅融合,深挖歷史文化、民情風俗、歐陸時尚等資源,從季節、主題、形式多角度考慮,打造更多沈浸式、互動式、體驗式商文旅融合新業態。從旅游服務、設施、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管理,提昇暖心服務氛圍,擦亮中央大街春夏旅游品牌。』宮劍虹說。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