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科技力量,現在秧苗也已經長到三葉一芯,各項條件已經達到了插秧標准。』在黑龍江省慶安縣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農戶們搶抓農時,插種春的希望。今年慶安縣借助科技力量,立足『早』字備春耕,在全省率先培育出『龍江第一苗』,為豐產豐收做足了前期准備。


『我手裡的這些水稻秧苗特別健壯,根系很發達,因為咱們采用了超早缽育技術,進行兩段式育秧,3月8日我們就開始浸種催芽,3月19日開始播種,3月24日出苗,生長期較常規育種提前了10天左右,這樣秧苗插到地裡適應性強,基本上不用緩苗。』農戶王廷富介紹說,『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現在苗情特別好,為豐收提供了保障。

在基地核心區的『萬畝大方』,農戶在地頭根據田塊的布局,提前設置好無人插秧機的工作系統,插秧機在田裡精准轉彎、掉頭,作業快慢一致、深淺一致、株行距一致。無人插秧機的應用,不僅作業質量高、標准高,而且還節省了人工。『以前用傳統的水上漂插秧機,一天只能栽15畝地左右,現在有了這機器,一天能插秧60畝,作業效率、標准和保苗率都提高了。』慶安縣農業農村局農機股股長王旭介紹,高速無人插秧機的推廣應用得益於高標准農田的建設,像基地核心區的地塊,原來的230多個小格田變成了現在的33個大格田,最大的格田面積達到了43畝,這樣既方便了智能化、機械化作業,也增加了種植面積,提高了水稻產量。

近年來,以大米聞名全國的產糧大縣黑龍江省慶安縣,在不懈追求糧食產量的同時,借助生態優勢,著力在大米的『優質』和『安全』上做文章,持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機具,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建設高清攝像頭、小型氣象站、溫濕度傳感器、終端數據平臺等農業物聯網系統,實現全程監控、數據記錄分析等功能,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科技、智慧。『我們將持續發展農業領域的新質生產力,打造更多的智慧園區、AI農場,把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設施應用到生產的各環節,提昇糧食產能。』慶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范軍說,今年,慶安縣水稻種植面積在134萬畝以上,優質高產水稻品種種植面積佔全縣種植面積的60%。整個春耕季,全縣將累計投入插秧機1500餘臺,作業效率大幅提昇,插秧進度縮短了3-5天,預計到5月25日左右,插秧工作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