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地溫已經達到10攝氏度,水肥一體化試驗地塊播種馬上要開始。』在黑龍江省蘭西縣臨江鎮偉河村的眾旺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門口,負責人王重陽指著滴灌充水充肥設備說,這套設備能儲水儲肥,通過布設的滴管,將水肥精准地輸送到作物根部。
今年是眾旺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試驗性進行水肥一體化種植的第一年,王重陽對產量充滿期待。『合作社地塊常年玉米畝產在1700斤至1800斤之間,估計今年增產二三百斤問題不大。』王重陽說,很多人習慣於一次性施加所有肥料,水肥一體化種植的優勢在於給水給肥更精准,通過人工操作滴灌充水充肥設備,可以在不同生長階段有針對性供給不同肥料,『施肥不再「一炮轟」,今年肯定長得更好』。

黑龍江省蘭西縣眾旺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重陽,正在檢查即將安裝的滴灌充水充肥設備。新華社記者黃騰攝
大壟雙行密植技術是實行水肥一體化種植的重要條件。王重陽說,今年也是合作社第一年試驗大壟雙行密植,原有的65厘米寬小壟被換成130厘米寬大壟,『壟臺更寬,更容易布設滴管,小壟壟臺窄,滴管很容易掉下去』。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在我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推進水肥一體化和大壟雙行密植是當地乾部群眾促進單產提昇的重要手段。他們在農業裝備設施方面不斷優化,結合先進農技農藝,為春播提供保障。
在黑龍江省望奎縣先鋒鎮散南村,1000畝大壟雙行密植試驗地塊正在播種,工作人員將一袋袋包衣玉米種子和底肥倒入播種機,伴隨著機械的轟鳴聲,播種機沿著300多米長的大壟向遠處駛去。散南村村委會副主任李長軍說,目前地塊播種已接近尾聲,完成播種後還要為土壤保?。

黑龍江省望奎縣先鋒鎮散南村大壟雙行密植地塊播種現場,工作人員正為播種機添加種子。新華社記者黃騰攝
『小壟種植每公頃5.5萬株,大壟雙行密植株數將達到每公頃7.5萬株。』李長軍說,大壟雙行密植將使種子成本增加30%,但增加的收益遠高於增加的成本。在本田管理期間,還將噴施矮壯素防倒伏,噴施葉面肥促早熟,『去年村裡玉米畝產約1400斤,今年在采取多種措施情況下,預計將增產至少兩成。』

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東富鎮東富村一處耕地旁,黑龍江東部節水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水肥一體化集成設備。新華社記者黃騰攝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東富鎮東富村一處耕地旁,黑龍江東部節水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一套水肥一體化集成設備格外醒目。這家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劉勇說,這套設備可以通過埋設在田間的傳感器感知土壤溫度、濕度和營養物質含量等數據,並根據數據通過預埋的滴管自動給水給肥。『通過5G網絡,工作人員在任何地方只要掏出手機便能查看各項指標,並進行手動操作。』劉勇指著田間作業的播種機說,只要在播種機上安裝一個絞盤,就能在播種同時布設滴管,省時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