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海風光。伊春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豐富的旅游業態和項目攪熱夏季旅游。

坐落在上甘嶺溪水國家森林公園的全省首個公園式婚姻登記處成為集體婚禮的熱門地。

友好藍莓園發展多種經營形式。
興安杜鵑盛放美景。伊春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游人品嘗小興安嶺的森林食品。

『林都號』旅游列車提供舒適的旅游服務。伊春市融媒體中心提供

旅游景區鑲嵌在大森林裡。
黑龍江日報5月29日訊 五月的小興安嶺,蒼松流翠,杜鵑映霞。5月23日,以『美麗伊春,生態康養』為主題的第三屆『伊春生態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伊春市上甘嶺溪水國家森林公園舉行。
聚焦答好『林區三問』新答卷,伊春市在2021年12月將每年的5月23日設立為『伊春生態日』,成為全省第一個設立生態日的市地。通過每年舉辦『伊春生態日』系列活動,大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拓展招商引資合作渠道,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全社會廣泛共識,堅定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共贏。
向『新』而行
高質量轉型發展步伐更快
五月的上甘嶺溪水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幅精美的畫,藍天白雲,山林疊翠,溪流潺潺,這裡『天然空調』24小時開啟,『天然氧吧』全年不限量供應。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全市共接待游客40.3萬人次,旅游收入3億餘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65%和69.5%。人們看林海松濤、聽鹿鳴鳥語、聞草木花香,徜徉在青山綠水間,盡享返璞歸真的假日時光。
伊春,不僅擁有400萬公頃的浩瀚林海,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雪滿人間,霜落長河,冰雪與森林的『協奏』將小興安嶺的冬天渲染得意境豐富,恍如童話世界。
從綠水青山的『生態美』到冰天雪地的『童話夢』,依托森林冰雪資源優勢,伊春市做足冰雪文章,做大冰雪經濟,推動『森林+冰雪』、『冬季旅游+體育』融合發展。上個冬季,伊春市緊跟『爾濱出圈』的旅游熱潮,精心謀劃具有伊春特色的冬季旅游產品,成功創下冰雪旅游的歷史最好成績,呈現出熱氣騰騰、熱火朝天的喜人局面。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到3月1日,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339%和425%,均創歷史新高。
深耕森林生態康養旅游主業,伊春市多措並舉,多點發力,著力提昇『人和心,總有一個在伊春』的更新、更優旅游體驗,持續叫響『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品牌,先後獲評『中國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國康養旅游城市』『2023中國冰雪旅游城市12佳』,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中國天然氧吧城市』……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伊春市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伊春市聚力構建『1234』現代化生態產業體系,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化優勢為勝勢,變潛力為實力。加大項目招引、建設力度,2023年,全市各類招商主體開展精准招商對接活動582次,全市新簽約產業項目47個,簽約額116.8億元,其中『1234』現代化生態產業體系項目33個,佔比超七成,今年一季度,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再傳捷報,新簽約產業項目11個、總簽約額25.9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4個。
向『綠』而行
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築得更牢
巍巍興安嶺,莽莽大森林。全世界的紅松60%在中國,中國的紅松半數以上在小興安嶺,伊春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群落,被譽為『紅松故鄉』。近年來,『紅松故鄉』在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中尋找平衡點,讓紅松真正成為林區職工群眾的『致富樹』。
在伊春森工美溪林業局公司輕基質生產車間,職工們利用草炭土、珍珠岩、控釋肥按一定比例配方做基質。『輕基質容器苗透水和透氣性好,培育出的苗木根系更發達,病蟲害少,有極強的適應宜林環境能力,可縮短育苗培育期,且不受造林作業季節的限制,可隨時造林,造林成活率大幅提高。』美溪林業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卓雷介紹。
如今,像這樣的紅松種苗繁育基地全市共有12個。近十年間,伊春市新增紅松果材兼用林7.78萬公頃,新增紅松純林0.61萬公頃。
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進『資源-資產-資本-財富』轉化。截至目前,伊春市資源轉化核心項目庫入庫項目77個、總投資980.4億元。全市森林資源特許經營權轉讓項目貸款到位資金17億元。大力發展『碳匯經濟』『氧吧經濟』,溪水林場被確定為國家森林碳匯試點單位。
林區大事,防火第一。截至目前,伊春市已經實現連續2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為守護好小興安嶺大森林,伊春市建立起黨政企一體化森防體系,構築了集資源保護、經營管理、應急減災於一體的智慧林業指揮系統。
森林蓄積年均淨增1000萬立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達83.8%。小興安嶺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不斷提昇。根據評估,伊春森林與濕地資產總價值達1.6萬億元。
持續深化重點國有林區改革,推動森工企業聚焦森林資源保護經營主責主業,實現生態共治、資源共享、產業共建、民生共保。建立『林長+河湖長+田長』聯動機制,『三到位、全覆蓋』森林資源源頭管理做法在全國推廣。
伊春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52萬平方公裡,接近市域總面積的一半,構建起『1+61』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管控體系,2023年完成森林濕地保護修復綜合治理項目19.68萬畝,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3個、67萬公頃,覆蓋率居全省前列,紅松、雲杉、黃菠蘿等針闊葉樹種遍布峰巒山谷,中華秋沙鴨、白頭鶴等珍稀禽鳥鳴唱山水之間,梅花鹿、紫貂等珍稀野生動物棲居密林深處,消失幾十年的野生東北虎重現山林……
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加快建設『無廢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躍上新臺階,空氣質量和水環境綜合指數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用青山作『筆』,以綠水為『墨』,勾勒出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業興人和的美麗畫卷。2023年,伊春市被命名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伊春實踐中,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向『富』而行
林區職工收獲更多『金山銀山』
打開思路,注重多元化發展。伊春市友好藍莓產業園積極引導園內企業由藍莓鮮果銷售逐步向集果蔬采摘、旅游觀光、休閑餐飲於一體的『農莊』式經營方向發展,通過打造『伊春藍莓』品牌,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職工,闖出一片市場。
在鐵力花香驪城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的玫瑰花種植大棚內,玫瑰綻放,花香四溢。『今年共種植玫瑰花大棚200棟,約60萬餘株,鮮花產量在200萬支以上,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十分可觀。』鐵力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陸傲介紹。增加玫瑰花的產品附加值,推出純天然的玫瑰花茶,為產品深加工奠定了基礎,同時,該產業在種植、采摘、包裝、銷售等多個方面為附近村民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
甘甜可口的白樺汁被譽為『生命之液』,伊春市白樺林資源豐富,總面積達24.87萬公頃。依托豐富的白樺樹資源,伊春市樺樹汁產業的發展既實現了青山常綠,又提高了林區效益。
在剛剛過去的樺樹汁采集季,伊春嘉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每天有近百名工人加緊采集,為樺樹汁產品生產儲備充足原料。作為伊春市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伊春嘉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樺樹汁產品已覆蓋食品、護膚洗護、醫藥保健等相關領域。2023年,企業實現產值4617.71萬元,同比增長14.96%。2024年1至2月份,實現產值590.45萬元,同比增長103.98%。
近年來,吃上『旅游飯』、發展起生態產業的林場職工日子越過越好。曾是林場采伐工人的張茂林在停伐後,探索出種植香瓜的成功經驗,並帶動42戶109名林場職工加入香瓜種植的『甜蜜事業』,共同致富;黨員方桂茹頭腦靈活,把種木耳攢下的積蓄全部拿出來,將自家的8間房屋進行改造,辦起了民宿。在旅游旺季,一房難求,收入不斷增加。
更多林區人通過向林中轉、向林外轉、向域外轉等方式找到了新出路,在各項社會保障的加持下,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被贊譽為『移動的五星級酒店』的『林都號』開始運營,『森林大廚房』加快布局設點,『伊春藍莓』入選國家首批地標保護與發展典型案例,樺樹汁飲品、刺五加浸膏備受市場青睞,『九珍十八品』森林食品俏銷全國……如今,越來越多的森林食品在市場立足,如同插上了翅膀,從林間飛向全國,走上百姓餐桌。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今日的伊春牢記囑托、砥礪前行,『破』『立』並舉,讓綠色成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亮麗底色。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小興安嶺的綠色傳奇,是厚積薄發、行穩致遠的生動詮釋,並將繼續在綠水青山間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