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棚內的菇娘苗。

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種植菇娘果。
黑龍江日報6月12日訊 鄉村要振興,產業需先行。近年來,緊緊圍繞『生態立企』『產業富企』方針,北大荒集團繁榮種畜場有限公司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培育特色農業發展新動能,以種養殖標准化生產、集群化發展為主攻方向,打造『一區一品』『一場多品』產業格局,不斷探索產業發展新篇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食用菌鋪就致富路
近日,走進北大荒集團繁榮種畜場大也食用菌合作社,菇棚內一朵朵白灰色的平菇菌肉厚實、菇香撲鼻,工人正忙著將一箱箱平菇分揀、稱重、搬運,按訂單打包裝車,銷往吉林白城及我省林甸周邊等地。
『食用菌栽培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一個菌袋至少可以采摘4茬~5茬,批發價每公斤4元左右,去年秋冬季種植這8萬段平菇總收益在45萬元左右。』合作社社長張玉榮介紹。
『在這裡工作不辛苦,而且時間靈活,一個月還能有近3000元收入,在家門口掙錢還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從食用菌拌料、裝袋、栽種菌棒到采摘、分揀等工序,合作社歷時8年時間帶動周邊職工就業300餘人次,為職工蹚出了一條增收致富新路子。
繁榮種畜場立足資源優勢,深入挖掘食用菌佔地少、產出多、收入高和『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行業爭資源』優勢,把食用菌打造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著力點、職工收入新的增長點和高效循環農業的示范點,走出了一條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產業發展之路。
棚室經濟種出好『錢景』
水稻插秧一結束,本應空空如也的水稻育秧大棚卻依舊煥發著生機,每棟大棚裡都綠意盎然。走進第一管理區劉青寶的菇娘果棚內,一棵棵剛移栽的秧苗長勢良好。
今年是劉青寶種植菇娘果的第5個年頭:『以前都是露天大地種植,畝產量約1000斤,今年在農場指導下,我二次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種植了7棟菇娘果,育秧大棚積溫高、配套設施齊全,采摘期比露天種植延長20餘天,畝產量預計達1200多斤,7月中旬左右上市,菇娘果平均價格7元一斤,7棟大棚純收入能達4萬元以上。』
『我們盤活閑置資源,積極引導種植戶對育秧大棚進行二次利用,種植各種果蔬等經濟作物。農場還不斷積累各種作物在大棚二次利用的成功經驗,突破傳統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繁榮種畜場農業發展部總經理李洪雨說。
農場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鼓勵種植戶巧打農業生產時間差,從思想發動、典型帶動、宣傳引領入手,大力推行水稻大棚在水稻秧苗移栽後復種的好處和優勢,積極引導種植戶將1250棟育秧大棚復種黃豆、西瓜、香瓜、白菜、食用菌、菇娘果等效益高的經濟作物,在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種植戶拓寬了增收渠道。
肉羊養殖增收致富『喜羊羊』
整潔乾淨的圈捨,膘肥體壯的牲畜,滿臉喜悅的職工,生態宜居的環境……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富足的場景背後,是繁榮種畜場在實施『肉羊養殖帶動增收』中所取得的可喜成績,也是職工收入逐步提高,幸福指數顯著提昇的有力證明。
走進第四管理區養殖戶劉東偉的養殖場,只見一座座標准化羊捨整齊劃一,一群群膘肥體壯的羊兒正在追逐跑跳,『咩咩』叫聲此起彼伏,工人正打掃圈捨、准備草料。
『這幾年肉羊發展形勢比較好,我通過「線上線下」售賣,一只羊可以賣到1000多元,年出欄700多只。農場還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比如貸款貼息政策、發放疫苗等,各方面都給了我們很多幫助,增強了我們養殖戶的信心。』劉東偉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農場肉羊產業是廣大職工種養結合、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截至目前,農場肉羊存欄6630只,肉羊養殖戶數90戶,其中存欄200只以上大戶27戶。
近年來,繁榮種畜場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按照小群體、大規模、擴總量、優品種、增效益思路,有效推動肉羊養殖業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粗放養殖型向科學飼養型發展,全力推進特色養殖產業規模化、標准化發展,走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