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20萬元我不要了……』
庭審即將結束
原告在法官一系列的靈魂拷問後
竟突然提出要撤訴
這是怎麼回事呢?

案件疑點重重
大慶市紅崗區法院法官付永光收到一起普通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證據顯示張某借給朋友李某20萬元,因一直沒能要回借款,所以來到大慶市紅崗區法院起訴。開庭時,張某不但拿出了李某親筆書寫的借據,還提交了通話錄音、微信聊天截圖和視頻等證據,准備得比較充分,被告李某也承認借錢的事。但隨著案件審理的步步深入,法官發現這起案件疑點重重……
首先,張某稱借款是以現金形式交給李某的,所以沒有轉賬記錄。面對法官的疑問,張某解釋說是因為公公婆婆患病,家中准備了大量的現金。
其次,李某借款20萬元,卻將借來的錢放在嬰兒車上丟了,因害怕家人埋怨沒有報警。對錢款的用途李某也沒有合理解釋。
最後,在法官抽絲剝繭審查中,李某卻越發慌亂起來,眼神也變得躲躲閃閃,最後竟然不停地擦著額頭上的冷汗。
庭審快要結束時,張某詢問法官:『我可以申請撤訴嗎?那20萬元我不要了。』面對這種情況,法官根據多年辦案經驗判斷出,這起案件一定另有隱情,駁回了張某的撤訴申請。
真相浮出水面
法官決定從李某入手,弄清事情來龍去脈。庭審結束後,經過多次聯系,李某終於同意和法官見一面。『請你一定要相信法律、相信法院、相信法官,能跟我說說你的難言之隱嗎……』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話療』,李某終於放下顧慮,道出了實情。
原來,李某與張某同住一個小區,在樓下遛彎時相識。熟絡起來以後,張某稱自己經營一家汽車租賃公司,勸說李某買車放在自己的公司用於出租盈利。在張某的一再鼓動下,李某拿出45000元交給張某用於買車出租。
讓李某沒想到的是,每隔一段時間,張某就以車輛肇事需要賠償金等各種理由索要錢款。每次李某都信以為真,按照張某的要求如數交付。就這樣,李某先後交付張某共計19萬元。
看到李某這麼『好說話』,張某又稱李某的車『將人撞死了』,只要20萬元賠償金就能『把事擺平』。李某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只好給張某出具了一份金額為20萬元的借據,之後又配合張某制作了通話錄音、微信聊天截圖和視頻等證據。之後,張某將李某起訴至法院。因為害怕自己的車『撞死人』的事情敗露,李某一直不敢說出實情,只好配合張某進行虛假訴訟。
借貸糾紛變詐騙犯罪
法官判斷,張某很可能對李某實施了詐騙犯罪。於是趕緊將張某涉嫌犯罪的線索、材料移送給公安機關。
經過公安機關偵查,張某精心編織的謊言被全部拆穿。原來,張某壓根就沒經營所謂的汽車租賃公司。為了讓李某相信,張某每天都編造一些汽車租賃相關內容發到微信朋友圈,營造自己經營汽車租賃公司的假象。為了騙取李某更多的錢款,初期時張某還返還了一些所謂的汽車出租『盈利』。而從李某處騙得的犯罪所得,張某全都用於個人的生活開銷。最終,張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19萬元詐騙所得,張某也如數返還給了李某。
自己的血汗錢失而復得,李某纔如夢初醒。她感慨道:『就像做了一場噩夢,幸虧法官明察秋毫,以後再也不會犯傻了!』
法官煉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探尋案件背後隱藏的真相
秉持『如我在訴』意識
維護好每一位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不能委屈任何一個有理者
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不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