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8日訊(記者 葛金鑫)服務暖心、智慧,在這裡的每一件小事都讓居民被暖意包圍。近年來,雞西市康欣社區黨委全面落實省委『幸福龍江』部署,聚焦區委『基層治理引領區』目標任務,在『網格化+數字化』上發力,堅持『小網格大服務』,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門口,不斷擦亮社區『幸福底色』。
黨建引領建網格 打牢基層治理『幸福底座』
康新社區轄區內小區密、商服多、學區集中。社區黨委將網格治理作為黨建重點課題,科學劃分26個網格,實行『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星級戶』四級治理體系,網格服務觸角延伸到店前、樓內、家門。
格內全部配齊專職網格員,司法、執法和共建單位全部安排專人入格報到,城管、住建、市場、物業、業委會、水、電、熱、氣等11個行管、服務單位進駐網格。75名機關黨員編入21支社區網格志願服務隊,形成『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網格、奉獻雙崗位』的生動局面。
創新推廣『網格長』管理機制,明確12方面、50項工作職責,網格長8小時內全部駐格巡查,做到走邊角、訪人員、找問題、問訴求常態化。建立網格員、管片警員、物業管理員、社區指導員、業主委員『五員』常態化議事制度。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四警一律一專』和區直部門隨叫隨到。
康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金濤說:『作為居民的「貼身管家」——網格員,一個包、一胸牌、一卡簿、一喇叭、一支筆、一本民情日記,從春夏到秋冬,每日穿梭在樓群、片區之間,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時化解矛盾,熱心服務居民,共同協助社區網格開展各項工作,「小網格」釋放「大能量」,他們真的很辛苦,也很偉大。』
數字賦能強網格 解鎖基層治理『幸福密碼』
點對點精准服務。通過大數據共享、網格采集、『敲門行動』,每半年動態更新建築、人口等電子臺賬,形成以樓查人、以人查樓關系圖譜,為重點人群和困難群眾設置服務標簽,實現域內人清、門清、事清。去年以來,累計走訪困難群眾、孤寡老人、殘疾人等2230餘人次,解決特殊群體實際困難83件次。
一條線閉環處置。配套網格工作APP、居民用戶小程序,聯通67個區直部門和全部物業管理單元,實現信息直達、訴求直辦、後臺直督、效果直評,做到了網格問題早發現、群眾訴求早辦理、閉環管控早銷號,線上受理處置物業服務、安全穩定、老舊小區改造等群眾身邊的疑難網格事件520餘件。
家門口解難破題。針對『智慧社區』受理問題、市長熱線工單和群眾信訪訴求,每月進行事件分析,找准服務群眾重點,每件難事都有乾部到現場處理。結合區級『網格快辦、乾部領辦、提級聯辦』機制,做到『格呼區應』,形成上下聯動合力。去年以來,協調聯動市區相關部門解決亂堆亂放、房屋維修、侵佔綠地等問題130餘件次。
康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金濤說:『近年來,康欣社區全面推進「數字化+網格化」,打造智慧社區平臺,提供「一站式」服務,過去的處理事件周期可能要三四天,但自從接入智慧社區平臺,處理周期大大縮短,可能最長20餘個小時,最短幾個小時就能夠處理完畢。』
便捷服務暖網格 做好基層治理『幸福答卷』
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標准化政務『綜合服務』窗口,中午和周末延時服務,承接一次性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就業失業證等391項政務事項,把服務項目『打包捆綁』送到群眾手中。
聚焦群眾關切,社區黨委主動協調市區部門、小區物業、轄區企業等多方力量,召開輪值會、協調會,研究解決民生實事170餘件。法律服務所聯合黨支部開展訴前調解202件次、法律援助34件,挽回群眾損失近百萬元。建立醫保服務站,把業務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在全省醫保經辦服務下沈工作推進會介紹經驗。
依托社會組織創設『聊愈坊』『手工坊』『集郵坊』等『康新紅·夢工坊』特色微服務品牌,為轄區一老一小、殘疾人、失業群體等提供諮詢、培訓、指導服務百餘次,通過暖心活動,架起黨群『連心橋』,真正托起轄區群眾『穩穩的幸福』。
康新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金濤說:『我們會不斷拓展社區服務領域,為居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全心全力打造群眾滿意的『幸福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