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安達 穩糧增產有妙招 一地雙收效益高
2024-07-16 08:47:1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唐海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機器正在收割大麥。

  盛夏時節,走進安達市老虎崗鎮永和村的大麥飼草復種大豆試驗示范田,一粒粒大豆種子伴著播種機的轟鳴聲落地,地頭另一側則堆著即將裝車的大麥飼草。

  『我們前幾天剛收割了大麥飼草,現在正在播種大豆。大麥飼草復種大豆是一種新的種植模式,可以實現一季種植兩茬作物,通過一地雙收的方式增加農民收益。』眼望著地頭綠油油的大麥飼草,這片地的主人、安達市綠生源養殖場負責人周現平臉上露出濃濃笑意。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省農科院』)作物資源研究所大麥研究室研究員刁艷玲介紹,大麥具有早熟性、耐寒性等特點,是適合復種的前茬作物,可以利用黑龍江地區早春的光、熱、水等條件進行播種。

  『大麥飼草復種大豆的種植模式,經過我們多年的研究已經具備了充足的技術儲備,選育早熟的大麥品種及更寬熟期的大豆品種,既能提早收獲大麥飼草,又能為晚期的大豆生長提供時間,保證大豆產量。種植過程中專家們會全程指導,包括供種、種植及田間管理等,確保農民收益。』刁艷玲說。

  該模式也得到了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郭剛剛研究員的認可。他表示,大麥飼草蛋白高、維生素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消化率高,是優質的蛋白飼草。大豆是我國的主糧,也是蛋白及蛋白飼料的主要來源。該種植模式的推廣,適合當前我國穩糧擴豆、穩糧增飼的形勢需要,也為調整種植結構、改善黑土土壤環境提供了利好方式。

  大麥飼草復種大豆的效益究竟怎麼樣,還要體現在種植戶的賬上。

  周現平告訴記者,通過實際測量大麥飼草產量,每畝地能達到2噸左右。按目前的市場價每噸700元計算,減去地租、種子、化肥等生產成本,每畝地種植大麥飼草的收益是200元左右。種植大豆後,預計大豆畝產能達到300斤左右,按每斤2.5元計算,每畝收益是700元。如若再加上種植大豆的政策補貼,綜合算起來,與去年種植單一的玉米品種比,每畝地至少能增加500元至800元的收益。

  『而且我就是開養殖場的,產出的大麥飼草可以供應養殖場,對我來講是自產自銷,既保證了牲畜的飼料,又在種地上收獲了效益,是一舉兩得。』周現平說。

  安達市政府四級調研員楊喜剛表示,安達市地處第一、第二積溫帶,有多年麥後復種秋菜的種植模式生產基礎,因此推廣大麥飼草復種大豆的模式前景一片大好。安達市也是畜牧業大市,牲畜存欄量較大,是全省有名的飼草市場集散地,大麥飼草的種植和生產將有效推動安達市畜牧業發展。

  在相距不遠的大麥玉米套種示范田裡,一臺大型收割機正游走於田地間,熟練地收割大麥,收割機駛過之處,已經半人高的玉米依舊挺立如初,一點都沒有受到損害。

  『這是經過我們改裝過後的聯合收割機,可以保證收割大麥時不傷玉米苗。』楊喜剛介紹,眼前這片地的種植模式被稱為『4090大麥玉米套種模式』,即在90厘米間距的播種帶上種植大麥,在40厘米間距的播種帶上進行雙行玉米免耕播種,通過合理規劃大麥、玉米的種植間距,達到一地雙收的目的。

  『「4090模式」能夠有效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性,提高玉米光合利用率,促進玉米生長發育,玉米、大麥生長兩不耽誤。此技術在不增加耕地使用面積的情況下,額外收獲大麥產量,極大地提高了耕地利用效率和種植效益,為畜牧業發展和糧食安全提供了新的保障途徑。經過幾年的推廣測產,該模式已被安達市范圍內的大批農戶認可。』楊喜剛說。

責任編輯:遲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