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雞西市、雙鴨山市、鶴崗市、七臺河市『四煤城』法院在雞西中院正式簽訂《法治化治理廢棄煤矸石山框架協議》(下稱《框架協議》)。『四煤城』法院鄭重承諾,將在黑龍江高院指導下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廢棄煤矸石山治理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人民法院環資審判能動履職作用,以法治之力守護綠水青山。
雞西市、雙鴨山市、鶴崗市、七臺河市都是黑龍江因煤而興的城市,煤炭開采中產生的煤矸石露天堆放,對大氣、土壤及地下水等產生嚴重環境污染,法治化治理廢棄煤矸石山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必由之路。生態環境修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四煤城』法院聯動共同簽訂《框架協議》,是發揮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職能,共同打造『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生動體現。
此次簽約標志著『四煤城』法院在法治化治理廢棄煤矸石山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四煤城』法院將在省法院的有力指導下繼續通力合作,按照協議約定落實信息共享機制、定期會商機制、常態化研討機制、生態環境修復機制、聯動宣傳機制、隊伍共建機制,共同研究解決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中遇到的難題,讓《框架協議》內容在『四煤城』落地生根。
年初以來,雞西中院聚焦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力將煤矸石山治理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一是爭取黨委重視,實現高位推動
雞西市委、市政府堅持高站位謀劃,積極申報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將煤矸石山治理納入《申報試點任務清單》,雞西市成為東北三省唯一入選生態環境部確定的全國21家試點城市,為加快煤矸石山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了強力保障。
二是加強府院聯動,凝聚治理合力
雞西中院與市生態環境局等9家單位建立環境資源保護聯動協作機制,先後召開環境資源保護聯席會議4次,就煤矸石山治理召開專題座談,達成了『依法推進、損害擔責、司法保障、信息共享』等方面共識。
三是依法確認協議,復綠擴綠增綠
雞西中院依法受理市生態環境局與某國有礦山企業作為共同申請人的4件司法確認案,經公告及審查程序,裁定確認雙方先期達成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有效。該企業全部履行協議內容,借鑒國內領先的『高分子團粒』噴播綠化技術,對4處煤矸石山投入修復資金1291.3萬元,復綠擴綠增綠11.8萬平方米,昔日的煤矸石山由城市『舊傷疤』成功轉變為生機盎然的城市新風貌。
四是提出司法建議,促推企業盡責
雞西中院向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某國有礦山企業發出司法建議3份,得到100%反饋且100%采納,促推企業更好盡責修復。截至目前,該企業已對8處煤矸石山完成生態修復,總計投入修復資金2271.5萬元,擴綠增綠面積達19萬平方米。
五是加大司法宣傳,濃厚環保氛圍
利用世界環境日等活動契機,向廣大市民介紹廢棄煤矸石山的危害等環保知識,引導公眾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在市委政法委舉辦的『雞西政法大講堂』上,就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專題匯報,闡述了政法工作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具體實踐和顯著作用,有效提昇政法隊伍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四煤城』法院將堅持
『一要二統三抓實』工作思路
在黑龍江高院指導下
深入落實《框架協議》
六項合作機制的基礎上
攜手共創法治化治理煤矸石山新篇章
在地方黨委的領導下,形成煤矸石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新格局;積極助推地市人大區域協同立法,為『四煤城』煤矸石山依法治理、科學治理提供法治保障;加強行政執法與司法有效銜接,在信息通報、案件會商、證據調取、糾紛化解、生態修復等方面形成整治合力;依法公正高效審理涉煤矸石山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案件,及時制發司法建議,努力實現辦案的政治、法律、社會、生態效果有機統一;積極創建廢棄煤矸石山治理品牌,持續打造生態宜居家園,為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