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文化中國行|傳統技藝煥新生
2024-07-23 08:06:5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潘宏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23日訊 付佔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樺樹皮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黑龍江省民間藝術家協會理事,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文化站站長。

  近日,記者在饒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樺樹皮制作技藝傳習基地見到了付佔祥,他正在教授學員翻譯赫哲族語言。

  皮膚黝黑,精力充沛,他擁有赫哲族人特征明顯的細挑眼睛和高高的顴骨。

  付佔祥出生在同江,1982年來到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他被這裡的民族文化印跡所深深吸引。

  樺樹的外層皮有韌性,赫哲族用樺樹皮做船、帽子、盒子、箱子。這種制作工藝伴隨著赫哲族生產生活而產生。樺樹皮制作的船輕便,方便下河捕魚,成為他們捕魚工具的一部分。

  『用樺樹皮制作的東西在以前不是藝術品,都是些生產生活用的物品。』付佔祥說,在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他遇到了赫哲族民間老藝人尤連仲,當時在他家裡有很多生活用品都是用樺樹皮做的,如裝旱煙和針線的笸籮、養花的花盆、喝水用的水杯等。

  從那時起,付佔祥一有空就去尤連仲家,幫著扒樺樹皮同時還乾點零活,後來慢慢開始跟尤連仲學習樺樹皮工藝制作技藝。

  付佔祥在繼承赫哲族古老的樺樹皮制作工藝技法的基礎上,將傳統工藝的簡單粗糙部分精美化、多樣化,同時又發展和研制了各種新型樺樹皮制品,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樺樹皮技藝能手。

  『赫哲族最早沒有樺樹皮畫,現在看到的畫是由赫哲族類似的其他產品演變而來的。』付佔祥說,樺樹皮畫是將樺樹皮和剪紙結合演變而來的。他在1990年就敏銳地感受到傳統的樺樹皮制品正在逐漸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嘗試用樺樹皮制作樺樹皮畫。』從一開始嘗試用單層樺樹皮貼出『平面畫』,到如今用多層樺樹皮疊加制作而成『立體畫』。幾十年來,付佔祥和他的徒弟們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他們創新發展出的樺樹皮刻畫、燙畫等工藝,豐富了樺樹皮制作技藝的呈現方式和作品類型。

  在樺樹皮制作技藝的傳承路上,除了技藝的不斷創新發展,傳承環境的優化也讓付佔祥感觸頗深。在樺樹皮制作技藝保護單位省饒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支持下,饒河縣建立了樺樹皮制作技藝傳習基地,付佔祥每月都會在此進行技藝講座。如今,除了付佔祥,饒河縣還湧現出了樺樹皮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1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10人、縣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

  親身經歷了樺樹皮制作技藝之路越走越寬,付佔祥說:『我希望帶領更多的傳承人把作品做得越來越好,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幾十年來,付佔祥不僅繼承了赫哲族樺樹皮工藝傳統,還研習赫哲族服飾、被褥上各種雲紋、花草、蝴蝶等幾何圖案,以及婦女用彩線刺繡的精美花紋、圖案等,並對赫哲族民歌、舞蹈等藝術形式作了研究,力求將本民族的審美群體意識糅合進樺樹皮工藝的創作。他不斷創新,分別制作了反映本民族生產、生活特點的《赫哲婚俗》《赫哲狩獵》《冬季捕魚》等系列作品。

  付佔祥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還是赫哲族『嫁令闊』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每年他都多次走進校園,開展赫哲族『嫁令闊』傳習進校園活動,傳承和宣傳饒河本土民間文化,讓饒河的少數民族文化在孩子們心裡生根發芽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遲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