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愛上林海 守護林海
2024-07-25 08:43:3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25日訊 眼前這位戴著眼鏡、笑容憨厚質朴,有著淡淡書卷氣的人,就是堅守在大興安嶺呼中林業局呼源林場整整32年的資深營林技術員王天軍。

  截至2023年底,王天軍所在的班組累計完成森林撫育3800多公頃、完成人工更新造林6170畝、補植補造完成近萬畝,共計栽植了270多萬株苗木。他憑著自身的努力和對工作的認真,先後榮獲了『全國綠化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

  如何與這片林海成為『摯友』,並一路成長為一名集堅守與熱愛、責任與擔當、傳承與創新於一身的國家林草鄉土專家的?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王天軍。

  『我父母是第一代大興安嶺開發者,那一代人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是無言的,天寒地凍間從不曾說過一句辛苦。』王天軍告訴記者。

  正是在父母的影響下,王天軍在1992年初中畢業後,選擇回到素有中國『最冷林場』之稱的呼源林場貯木場工作。『我成長在大興安嶺,童年打雪仗、堆雪人、打冰出溜滑,讓我早就適應了冰雪生活。但是,真正紮根到呼源營林隊,紮根到大雪封山的老林子,我纔真正意識到前輩們的辛苦與不易。』王天軍回憶道。

  從事營林工作的30多年中,王天軍始終秉持著『腿勤、手勤、腦勤』的理念,充分發揮了龍江綠色人纔的『頂梁柱』作用,紮根林區一線,用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毅力,為林區的蓬勃發展築起了堅實屏障,實現了生態健康與林區效能的雙向提昇。

  腿勤。在2021年林業局生態修復科建立偃松種子資源庫的過程中,王天軍就是一張『活地圖』。他熟悉林區樣態,深知哪一處長勢良好、交通便利、面積適宜,帶著森林調查設計隊深入山區踏查,圈定范圍,實現了精准定位和實地對接,每一處都完全符合立地條件。

  手勤。工作、生活中,大到汽車發動機的修理,小到割灌機、油鋸的拆解和組裝,再到生活上的水電、木工活兒,王天軍事事親力親為。『林區的苗木鏟栽植是重中之重。傳統的人力整地只能靠鐵鍬和鏟子,很難在山體背坡厚達50公分的苔蘚上挖掘出50×50的培育穴。我和工友就自己動手設計,把停伐不用的油鋸改造成鏈式刨穴機,最終研發出輕便好用的植苗鏟。』王天軍介紹。

  腦勤。多年來,王天軍擔任營林技術員,積極自學林學書籍和各種森林撫育規程,並將書本知識運用到森林撫育、修枝、補植、施肥的工作實踐中。

  『我要盡我所能,帶領22個營林作業班組保質保量地完成營林生產任務。』功夫不負有心人,截至2023年底,王天軍所在的班組累計完成森林撫育3800多公頃、完成人工更新造林6170畝、補植補造完成近萬畝,共計栽植了270多萬株苗木。『我的工友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我卻堅持了下來,因為我始終有一個簡單的信念,那就是要守護好這片大森林。』王天軍說。

  32年的林海生活讓王天軍深刻理解到,在這片廣袤的林海中,只有真正與大自然和諧共生,將個人情感與職責緊密結合,纔能在實踐中不斷激發智慧,並將老一輩的寶貴經驗與現代技術相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未來,他將繼續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方法,發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為營林工作添動能、注活力,做好龍江綠色耕耘者。

責任編輯:遲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