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原創
搜 索
龍江森工集團:以國企擔當繪就『幸福森工』新畫卷
2024-08-23 14:23: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23日訊 (楊紅鈺 記者 霍梟涵) 開展『林海健康行』,送醫問藥到深山老林、健康服務到千家萬戶,讓林區百姓看病不再難;實施『甘甜』行動,打下深水井,讓林區百姓喝上放心水;建民生服務中心,從通下水道、擰螺絲帽、修補門窗等一件件小事難事做起,在基層社會治理上搞創新、求突破、補空白;建『花園式』林場(所),林區人的居住環境、生活品質羡煞城裡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持續增長,兩年來累計增長34.5%;組建森工林區社會保險服務中心,公積金實現『跨省通辦』……

  龍江森工集團黨委從提出『民生築企』方針到深入實施『民生福祉增惠年』,始終把林區人民滿意作為發展的標尺,堅持在全局上擘畫,在細微處推進,把民生福祉這一『國之大者』,落實到林區群眾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小事』裡,在一『大』一『小』之間,折射的是為民情懷,彰顯的是國企擔當。

  以人為本兜牢民生底線

  外貌由舊到新,道路由窪到平,綠化由粗到精……今年夏天,有著20多年歷史的通北林業局有限公司綠海社區正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

  和很多老舊小區一樣,有著24年房齡的綠海社區已步入『老齡』階段。2024年,通北局公司將其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采取鏟除雜草、補種苗木、添置器材等美化措施來『改面子』,通過暢通下水、優化交通、釋放公共空間等方式來『改裡子』,讓群眾幸福感在家門口『提檔昇級』。

  『改造後的小區像新小區一樣,敞亮、通透,現在住在這裡,真舒心。』看著平坦的柏油路、嶄新的路燈、整齊劃一的停車位,在綠海社區居住了十多年的孫大爺豎起了大拇指。

  悠悠民生事,枝葉總關情。龍江森工集團黨委緊扣『民生福祉增惠年』戰略部署,立足民生保障主責主業,全力補短板、惠民生、增後勁,以林區百姓真實可感的民生福祉,守住了初心,贏得了民心。

  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的人居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已成為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提昇林區百姓幸福指數的關鍵一招。

  仲夏時節,漫步在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局址,百花競放,斑斕滿目。聚力美麗林城建設,林口局公司在局址栽植雞冠花、小麗花、串紅、孔雀草、牽牛花等各類花卉25萬餘株,實現局址由『綠』變『彩』,宜居宜游。

  同時,林口局公司新建佔地面積1200㎡的休閑小廣場,集健身器材、運動設備、娛樂設施於一處,為職工群眾日常娛樂、休閑健身提供場所。

  近年來,龍江森工集團黨委立足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美麗林城和『花園式』林場(所)建設,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不斷改善林區職工群眾居住環境,讓綠水青山的生態高『顏值』與生態宜居的人居環境交相輝映。

  道路寬闊平坦、庭院乾淨整潔、花海沁人心脾、大棚果香四溢……盛夏時節的龍江森工林區,到處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們新栽植了紅松、水曲柳、垂柳等6個品種的喬、灌樹木400餘株,打造了近30畝的「光義花海」「森林果蔬產業項目園區」,為「花園式」經營場所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光義經營所負責人魏安春說。

  在綏棱局公司,也同樣加快推進『花園式』林場(所)建設步伐,制定了《林場(所)綠化方案》,針對每個林場的實際情況,科學確定工作重點,力爭打造集團級生態林場4個,局級生態林場11個,全面改善林場面貌。

  『我們在各個林場持續開展了綠化美化環境整治工作,建立了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定期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清理活動,確保「花園式」林場建設取得實效。』綏棱局公司副總經理趙平告訴記者。

  民生連著民心。龍江森工集團黨委始終把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把建設和諧順美新林區抓在手中、放在心上,讓花園式人居環境成為『幸福森工』最溫暖、最耀眼的底色。

  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針對部分林區飲用水質不達標問題,龍江森工集團黨委在第一次黨代會和2024年工作會議上對實施『甘甜』行動作出部署,爭取利用兩年時間為所有水質不達標的林場(所)打上深水井,讓職工群眾喝上放心水。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這個春節終於可以用上清澈的自來水了。』隨著深水井建設項目順利竣工,清澈潔淨的自來水沿管道流進鶴北林業局有限公司雙豐林場居民劉麗霞家中。

  鶴北局公司在實施『甘甜』行動中,經過2個月的努力,在花崗岩石裂縫帶打出了深達465米的新水井,雙豐林場近300戶、880餘名職工群眾從此喝上了夢寐以求的甘甜水、放心水,並親切地把這眼井稱為『民心井』。

  山河屯局公司為山上9個水質不達標的林場鑽取了12口深達100米的水井,日供水量可達50噸到100噸;

  大海林局公司不斷強化供水工序,加密檢測頻率,嚴把取水『入口關』,有效保障職工群眾用水安全……

  一串串數字勾勒出溫暖的民生圖景,讓龍江森工集團的『民生成績單』厚重暖心,『民生』二字亦從百姓心坎裡、口碑中流露而出,借著這份『成績單』娓娓道來。

  民生改善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2023年以來,龍江森工集團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契機,積極對上爭取以工代賑項目支持,組織動員當地富裕勞動力、低收入人口及就業困難群體參與項目務工,不斷拓寬林區群眾家門口就業渠道。目前,龍江森工林區已累計完成林區就業困難群體就業400餘人次,實現了林區產業興旺、職工收入增加等多重效益目標。

  『稱心的工作,讓咱收入穩定還能照顧家庭,生活越來越有奔頭。』談起家門口的這份工作,鶴立局公司參與以工代賑項目的職工張大哥笑容燦爛。

  致廣大而盡精微,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龍江森工集團黨委在回應、解決重點領域民生問題的同時,還以便民利民為出發點,在各林業局有限公司成立民生服務中心,不斷延伸民生服務觸角,打造優質服務窗口,積極推動民生服務數字化轉型,讓林區職工群眾盡享『網上辦、掌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優質服務,實現從『群眾找服務』向『主動送服務』的轉變。

  『民樂小區68號樓8單元門已損壞,開門特別費勁,居住的老年人居多,出入十分不便,希望能給維修。』這是8月4日9點,記者在樺南林業局有限公司『樺林便民通』服務後臺看到的信息。不到十分鍾,樺南局公司便民服務公司的維修人員已經來到報修地點,檢查故障、更換配件、打掃現場……一氣呵成。

  一個個鮮活故事,一張張開心笑臉,匯成了一幅多彩斑斕的民生畫卷;一個個民生亮點,一項項民生實事,猶如和煦春風,溫潤著職工群眾心田;一件件、一樁樁林區百姓關心期盼的民生工程不斷落地見效。

  讓職工群眾共享振興發展成果,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也是『以人民為中心』永恆的價值底色,龍江森工集團黨委用一個個暖心『民生禮包』,不斷托舉起林區職工群眾穩穩的幸福。

  多措並舉織密織牢民生網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城知名專家的醫療服務,還不用花錢,真是太好了。』山河屯局公司七峰山林場居民張麗華對龍江森工集團『林海健康行』義診服務豎起大拇指。

  『現在森工對林區百姓的服務真是越來越貼心,讓我們這些老年人感到暖心!』葦河局公司居民劉阿姨十分滿意義診帶來的實惠……

  民生小事,也是『國之大者』。

  今年6月12日,龍江森工集團黨委啟動了『林海健康行』活動,省森工總醫院、牡丹江林業中心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沈林區一線,為23個林業局公司、390個林場所近10萬林區職工群眾提供免費醫療體檢服務,以實際行動踐行『送醫問藥到深山老林,健康服務到千家萬戶』的惠民宗旨,不斷提高林區職工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免費健康體檢、免費疾病診療、免費用藥指導……截至日前,龍江森工集團『林海健康行』已行程10000公裡,義診10000餘人。

  為保證林區職工群眾『病有所醫』,龍江森工集團黨委除了深入開展『林海健康行』外,在逐步提昇基層診療水平能力上的改革舉措也在逐步推進。

  走進樺南局公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功能完備的診室、先進的醫療器械、周到的診療服務讓人倍感安心。樺南局公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黑龍江省中醫藥研究所開展合作,積極探索『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新格局,推動三級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救治有機融合,提昇患者就醫感受,實現醫療服務從『有』向『優』拓展。

  連點成線,星火燎原。2023年,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區域合作中心落戶省森工總醫院;為加快整合林區醫療衛生資源,構建森工『大健康』發展格局,今年7月30日,龍江森工集團在省森工總醫院召開醫療聯合體成立大會,森工醫療衛生體系深化改革邁出了關鍵一步,『醫聯體』的成立,將更好地為林區職工群眾健康提供服務,緩解職工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為林區職工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優質診療服務。

  一項項推進,一件件落實,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是龍江森工集團黨委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主動作為;一串串數字,一句句感謝,飽含了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國企責任與擔當。

  老有所養,關系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龍江森工集團黨委不斷健全森工養老服務體系,立足實際做細則、建機制、定內容,在保障林區老年公寓硬件配套的同時,加強『軟件』建設,著力打造集生活照料、養老護理、康養保健、精神慰藉為一體的高水平森工養老服務品牌。

  『這些年,我們養老院的變化太大了,設施越來越完善,每天在院裡遛彎、鍛煉身體、拉家常,很幸福。』綏棱局公司養老院趙奶奶告訴記者。

  溫暖厚實的『民生答卷』漸次鋪展,讓每一位森工人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腳下有力,真實可感的『幸福森工』就在路上……

  未來,龍江森工集團黨委將立足國有企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定位,不斷滿足林區職工群眾新需要,時刻回應新期盼,讓林區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充實、更持續。

責任編輯:遲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