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其實我們一直在做義工
2005-03-16 14:37:43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海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3月16日電 雖然哈爾濱市沒有義工組織,但他們一直在做這樣的工作,而且無怨無悔。日前,記者從哈市一些社區了解到,多年來,有很多熱心公益事業的人默默地活躍在居民當中,他們以切實的行動履行著義工的職責,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百姓提供義務服務。

  別人幸福自己快樂

  董娜,哈工大電氣學院學生,南崗花園社區義務工作人員。2003年9月,剛考上大學的董娜便有了到社區參加義務服務的想法,她先是和市裡、區裡的志願者組織取得了聯系,可一直沒有回音。半年後,經多方聯系,她纔來到花園社區,結識了現在的幫扶對象鴻雁。

  董娜說,那時鴻雁還在上小學,父親在地下商場扛包,母親有病,家裡極度貧困,7平方米的小屋內沒有一點學習空間。董娜節省下生活費,為鴻雁買來文具和書籍。每逢周末,她或乘坐公交車或步行,來給鴻雁補課,兩年來從未間斷過,有時她還買些日用品和吃的,為鴻雁一家人的生計出謀劃策。

  花園社區韓書記告訴記者,董娜是名副其實的義工,她的家就在哈市,由於每周都往鴻雁家跑,她很長時間纔回家一次。如今鴻雁一家生活條件有所好轉,已上初中的鴻雁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董娜說:『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快樂。我喜歡這樣的工作,而且會一直做下去』。

  愛心需要相互傳遞

  在南崗區儀興小區裡有一個鮮奶配送站,站長王銳和其他16名員工是社區裡最忙碌的人。因為他們每天不但送牛奶,還要負責照顧孤寡老人徐瑞蓮的生活,清晨要為居民們站崗巡邏。

  一年前,王銳和奶站的16個年輕人進駐到儀興小區,在送牛奶的過程中,他們得知74歲的徐大娘常年有病,無人照顧。經商量,這群年輕人一致決定包下這份『活』,他們先是給大娘家安了電話,然後又自掏腰包每天為老人送一袋鮮奶,平時組成男女搭配的『工作組』,保證每天都有人到徐大娘家,負責為老人買菜、做飯、購藥等工作。由於送奶的時間多在凌晨,王銳和同事們還主動和社區、派出所聯系,將社區早晨值勤的工作接下來,在工作的同時,將整個社區巡視一遍,防范治安案件的發生。

  『愛心需要相互傳遞,社區的發展建設需要義工。』王銳說。

  奉獻沒有年齡界限

  獻愛心是沒有年齡的限制。在道裡區霽虹橋社區成立義工服務隊時,報名者中就有一對年齡超過70歲的夫婦。他們表示,自己這麼多年來一直做著義工工作,如今有了組織,可不能缺了他們。

  兩位老人分別叫鄒金聚和楊金榮。鄒大爺年輕時是火車司機,退休後自學了按摩,楊大娘是山東人,性格開朗樂觀。現在二人的孫子都已經上了大學,閑來無事,他們經常到社區參加義務工作。鄒金聚除了下片巡邏,還利用自己的手藝義務為小區居民按摩,而楊大娘則專門陪那些孤寡老人聊天,做老人的思想工作。老兩口也有一起行動的時候,那就是結伴到轄區內的網吧查上網的孩子,然後將其勸回家。

  楊大娘說:『雖然我們年紀大了,但不影響為別人獻愛心,我們是真正的義工,這支隊伍不能沒有我們參與』。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