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牡丹江3月29日電 牡丹江市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進程中,堅持人纔先行,積極突破體制壁壘,鼓勵管理、技術、知識等要素參與分配,適應人纔流動,由人為控制向市場控制的轉變。
牡市出臺了《獎勵科技人員的規定》,采取完善人纔優惠政策、設立人纔專項基金、修改完善人纔隊伍建設規劃、制定專業技術人纔培訓計劃等措施全力推進人纔強市戰略。林口縣提出,凡是到林口縣事業單位工作的本科以上畢業生,不受單位編制和職稱結構比例的限制;到非國有企業工作的本科以上畢業生,用人單位提供不少於10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所需資金由政府、用人單位、個人各承擔三分之一,工作滿五年後,產權歸個人所有。東寧縣建立了高層次人纔引進機制,並組織科研人員建設東寧縣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
牡市開拓創新,努力完善選纔用人機制。各縣(市)在吸引、培養和使用科技人纔上,積極找對策、想辦法,改善環境,通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方式,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綏芬河市打破常規,通過全國多家互聯網,面向全國招聘人纔,在全省縣級市中首開先河。林口縣注重發掘本地鄉土人纔,為26名農民進行園藝師、農藝師專業職稱評定。牡丹江佳通輪胎、恆豐紙業以整合人力資源,實現了領導班子由經驗型向智能型轉變,管理、技術人員由人力資源型向人力資本型轉變,使企業高層管理人纔隊伍得到發展壯大。
通過引資引智,牡市發揮人纔作用的效果開始顯現。在推進人纔強市戰略中,他們堅持引資與引智並舉、項目建設與引進人纔結合,想方設法為人纔發揮作用提供空間,以達到人纔帶項目、項目招人纔、人纔招資金的目的。牡丹江市陽明區通過穩定人纔隊伍,新上項目,培植壯大後續財源,去年財政收入超過了8000萬元。寧安市留住一個人纔,救活一個化肥廠;引來一個專家,增加了甜菜產量,並給糖廠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東北林業大學教授帶著國內一流水平的木材烘乾技術落戶東寧縣,投資興建了濱綏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