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31日電 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優勢,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省國土資源廳努力構建『六大平臺』,為黑龍江省加快發展提供可靠的資源保障。
根據黑龍江省重度鹽鹼地等未利用土地資源較多的實際,省國土資源廳與省發改委聯合編制《哈大齊綏地區重度鹽鹼地等未利用土地開發利用規劃》,規劃面積400多平方公裡作為工業建設用地,為我省新的『工業走廊』和項目區建設搭建用地平臺。
以黑龍江省緊缺的銅、鐵、鉛、鋅等礦種為重點,不斷加大地質勘查投入,實現了與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合作,在境外找礦的新突破;在省內發現了東安金礦,實現了煤炭資源找礦5億噸的目標。在境內外建立礦產資源生產基地和供應基地,用礦平臺滿足省內經濟發展對礦產品的需求。
投入4億多元,實施《大慶及周邊地區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整治》項目,治理鹽鹼地100萬畝,為大慶及周邊地區畜牧業持續發展提供了載體;投入近2億元開展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治理,7萬多公頃采礦廢棄地重現綠色生機,為生態省建設搭建起環境平臺。
制定『誰投入、誰治理、誰受益』等鼓勵政策,采取市場機制、國家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資源型城市采礦塌陷區的治理力度,加快瀕臨資源枯竭型城市經營機制的轉換,為其可持續發展搭建平臺。
加強地質遺跡保護和開發利用,五大連池入選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嘉蔭龍骨山、湯旺河石林入選國家地質公園;闢建9個省級地質公園,成為我省地質旅游、生態旅游的新亮點,為全省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搭建平臺。
制定優惠政策,降低門檻,允許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礦山企業的改革改制,讓個體私營企業利用城市土地發展經濟,積極為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搭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