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31日電 哈爾濱市退伍軍人張海濤,在等待安置工作期間,檔案被他人從安置辦領走上了班,六年多來,張海濤不但工作沒著落,因為沒有檔案,戶口落不下,身份證換不了,成了一個黑戶。
28日,哈市26歲男青年張海濤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他1996年參軍到部隊,1998年年底退伍回來。退伍前他正趕上1998年特大洪水,作為運輸連班長的張海濤響應組織號召,和戰友們一直駐守在泰來縣抗洪一線,直到部隊圓滿完成任務,所在集體和他本人受到嘉獎後,在年底光榮退伍,其檔案關系被轉到了哈市退伍軍人安置辦,他則在家等待安置工作。然而直到現在,他的工作一直沒安置。這期間他曾多次去詢問工作情況,始終沒有進展。不久前,他的身份證要到期了,他到派出所辦理新身份證時被告知,因為在當兵時其戶口被遷走了,現在檔案一直沒落回,戶口也沒有記錄,無法辦理身份證。
3月16日,張海濤再次找到哈市退伍軍人安置辦,查檔案詢問如何落戶口時,安置辦的人卻告訴他檔案1999年就被拿走了,已經被分配到哈爾濱第三發電廠了。張海濤當時就傻了。為了弄清事情原委,張海濤和母親一起來到位於呼蘭區的哈爾濱發電三廠人事勞資處,令他們更想不到的是,已經有人用他的檔案在這裡上班了,『張海濤』的名字出現在該單位的人事管理的電腦裡。張海濤看了檔案正是自己的。一位工作人員讓他們把擋案拿回去,並稱,該廠招的是家屬。張海濤當即質問:『你們招家屬為什麼用我的檔案?』工作人員解釋,可能是安置辦弄錯了。
28日,記者跟隨張海濤來到哈爾濱第三發電廠人事勞資處,該處負責人劉處長稱:『張海濤的檔案是2003年單位到安置辦取回來的,當事人張海濤找來後,我們已經把他的檔案退回了安置辦。我們廠招的這些人都是上面特定的,用張海濤檔案的這個人是按工廠職工家屬招進來的,現在還沒有正式進行工作,正在外地進行培訓。』記者問,既然是按家屬招進來的人,這麼長時間就沒有發現檔案裡該人父母不對?劉處長解釋說,我們把檔案拿回來後沒有仔細核對,這件事我們單位在管理上有些地方沒做到位,但責任還是在安置辦,是他們給我們的檔案。如果當事人有疑義,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隨後,記者來到哈市退伍軍人安置辦,在大廳窗口一位姓馬的科長介紹了事情的經過。這兩個張海濤是同名,兩人又是同一年退伍的,兩人在申報檔案號時報的都是同一個號碼,我們是按照用人接收單位提供的名字和檔案號碼提供檔案的。如果單位發現拿錯檔案,應該馬上將檔案退回來,這事責任在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