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網4月8日電 在哈爾濱市,殯葬服務長期以來由民政部門實行行業管理,骨灰盒獨家壟斷經營,殯葬收費一直偏高。壟斷給殯葬部門不斷帶來暴利的同時,市民的抱怨也與日俱增。從2004年末至今,哈爾濱市民政部門『向自己動手』,針對殯葬業的壟斷局面進行了四項改革,啟動了向壟斷說『不』的破冰之旅。
殯葬用品經營『退出』
外帶骨灰盒『准入』
已實行10餘年的《哈爾濱市殯葬管理條例》經修改後於近日獲准頒布,新《條例》共有6處對原條例進行了刪改,舊《條例》中『經民政部門審批』字樣已被刪去。尤其是第二十九條對喪葬用品管理,將原有的審批程序調整為『備案』手續,經營戶只需到工商部門領取執照,到民政部門備案後就可自主經營,經營范圍也擴大到包括骨灰盒在內的一切喪葬用品。
黑龍江省社科院研究員趙瑞政認為,新《條例》的出臺,意味著殯葬用品市場由民政部門多年壟斷經營的格局已被打破,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放寬,一些民營企業將有機會參與競爭,普通百姓將成為最終受益者。
為保證市場有序競爭,哈爾濱民政部門下屬的殯葬服務單位從殯葬用品經營市場全線退出,只負責殯葬服務和對外租賃經營場地;同時實行骨灰盒寄存准入制度,取消了外帶骨灰盒寄存的限制,哈爾濱50多年骨灰盒銷售壟斷的經營形式被徹底打破。
『我們把經營與服務分離作為核心,引入市場競爭機制,解決殯葬部門「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問題,變過去的審批制為現在的備案制,個體工商戶在取得合法經銷手續後可以自主經銷殯葬用品。』哈爾濱市民政局副局長劉洪軍說,『市民現在可以放心的在任何合法的經銷網點購買殯葬用品,不用再受殯葬部門「只此一家」「一口價」的限制。』
機構『從簡』
監管『補位』
為解決作為單獨核算單位的殯儀館和殯儀服務中心服務環節銜接不緊的問題,哈爾濱市民政部門將向陽山殯儀館和東華苑殯儀服務中心,哈平路殯儀館和西華苑殯儀服務中心分別合並為一個服務機構,實行一條龍服務。劉洪軍說:『這項改革避免了人浮於事,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使服務環節順暢、質量提高,方便了群眾。』
過去哈爾濱市區內有50家太平間停放遺體,群眾辦理喪事十分不便,而且浪費資源、影響交通、擾民的問題十分突出。哈爾濱市民政部門協調有關單位,取消了其中的42家,將遺體統一停放,減少了服務環節。
服務環節減少,監管力度卻加強。哈爾濱市民政部門建立了責任追究制,完善服務質量事故處理辦法,制定了殯葬系統乾部職工參與銷售骨灰盒及其他祭品的處罰辦法。在服務時限、服務標准、職工違紀等十方面公開向社會承諾,接受監督。對出現服務事故的人員一經核實,給予立即下崗的處理。
在今年年初,監管制度實行初期曾發生過一起殯葬職工在工作中向死者家屬強行『搭售』鞭炮的服務事故,在相關責任人受到調離工作崗位的嚴肅處理後,至今再沒有一起員工違規、違紀事故發生。哈平路殯儀館代館長劉洪濱說:『現在管理這麼嚴格,沒人再敢拿自己的飯碗開玩笑了。』
項目分類『清晰』
市民消費『明白』
在過去,由於殯葬服務收費項目多而雜,而且『只此一套』,『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強制性服務項目客觀存在,加之在處理喪事時受心情影響,許多群眾經常抱怨錢花得不明不白。
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所長張秀德說:『為增加服務收費的透明度、公開度,我們全面清理了殯葬服務收費,調整殯葬收費項目,增設了中、低檔殯葬服務項目,實行菜單制,讓喪戶自主選擇服務項目,明明白白消費,杜絕了強制性服務現象。』
在一份收費項目表上記者看到,『靈車租用費:別克、紅旗600-700元;標致350元;金杯150-220元……』,一位經常操辦紅白喜事的黃姓工會乾部說:『過去殯葬部門實行的是「一費制」,無論好賴,誰來都這些東西,都這個價錢。現在老百姓選擇空間大了,可以根據自己家的經濟情況做出不同選擇。』一位為親屬料理後事的市民說:『殯葬部門放了權,老百姓得了利,原來一個骨灰盒能賣到幾千塊錢的天價,便宜的也得上千,老百姓接受不了,現在我們有權自己選了,我看150塊錢的也挺好。』
哈爾濱市殯葬事務管理所所長張秀德介紹,殯葬部門實行收費項目分類管理,對服務類、火化類、運屍寄存類等收費分為26項政府定價、36項市場調節價兩大類向社會公開,以保證市民花費清晰,一目了然。
服務『增值』
收費『縮水』
為給群眾提供便利的殯葬服務,哈爾濱市民政部門完善了『殯葬110』服務體系,對所有業務實行自動化服務,使各項業務銜接緊密,喪戶只需一個電話,就可得到全方位服務。24小時服務的殯葬熱線隨時為群眾解答問題,並實行『首問責任制』,做到『零距離』為喪戶服務。
『改革讓我們感受到了壓力,由於殯葬用品經營這塊業務沒了,就指著服務這塊增加收入,服務質量再上不去喪戶不滿意肯定不行。』引導員徐華琴說,『現在工作人員與喪戶關系比過去融洽多了,由於我們是特殊服務部門,不可能對喪戶笑臉相迎,工作人員只能在與喪戶共同悲哀的心理基礎上,為喪戶多做一件事,讓喪戶少操一份心。』哈平路殯儀館辦公室主任楊威說,『改革這幾個月來,群眾普遍反映殯葬部門變了,項目分的細了、費用收的少了、服務態度好了。』
服務『增值』,但收費卻『縮水』。為減輕群眾的喪葬費用,殯葬服務單位一次性取消了二次倒運費、告別棺罩費、卸屍費、送骨灰費、停車費、租棺罩費、祭悼費、告別廳投影費等11項服務收費,每年讓利400餘萬元;民政部門還制定優惠政策,對城鄉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實行部分殯葬服務項目『一費清』和減半收費的優惠政策,困難群眾只需300元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殯葬服務,困難群眾的『喪事』不再是『難事』。一位低保戶說:『真沒想到殯葬部門也能這樣,原來都說「死不起人」,現在給我們提供了優惠政策,花錢不多還省心。』
據了解,現在喪戶的總體殯葬費用在市場競爭中趨於合理,比改革前下降了40%以上。一位為親屬料理後事的市民說:『殯葬部門放了權,老百姓得了利,現在有了自己的選擇空間,再也不用硬著頭皮花冤枉錢了。』
劉洪軍說:『不犧牲部門利益,壟斷體制難以打破,公平的殯葬市場秩序也難以建立,「讓利於民」就成了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