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科技日報:建立新機制 黑龍江營造創新沃土
2005-04-13 07:12:11 來源:科技日報網絡版  作者:胡兆珀李麗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3日電 科技創新成果的產生和成長需要特殊的土壤,這沃土的培養需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千千萬萬不同階層、不同職業的人們的辛勤耕耘。在黑龍江,我們看到提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嶄新機制正在萌生和成長。

  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省內醫藥研發龍頭。

  哈藥集團:全國聞名的醫藥銷售巨頭。

  同在一座城市,相距不過幾公裡,雞犬相聞,卻難以想象地不相往來十幾年。

  科技日報消息稱,去年十月,兩家共建了生物醫藥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

  哈醫大的劉興漢教授是這樁聯姻的第一批受益者,他的『基因工程方法生產成骨生長?』項目被生物醫藥工程中心確立為第一批合作開發的創新項目。

  劉教授對此深有感觸:『以前,一項成果如果找不到買家,它的命運只能是變成一篇論文,然後束之高閣。與哈藥集團聯合成立研發中心後,研發成果就可以直接拿到企業進行中試,放大、做臨床試驗,直至產業化。』

  『應該說,是政府在推動著我們這些科研人員走入經濟建設主戰場。』3月29日,哈醫大副校長傅松濱教授對記者如是說。

  『是政府的創新機制讓我們發現,頗有潛力的合作者就在身邊。』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冷國慶如是說。

  黑龍江首創『六字真言』

  3月28日,學者型的黑龍江省科技廳廳長孫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科技創新要有沃土,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更應該有良好的外部條件。要讓黑龍江豐富的科技潛力真正發揮出來,下一步關鍵是要建立科技創新體系,建立立體網絡,把政府、產業、高校、研究院所、金融、中介等有機地聯系起來,做到有序合作、資源共享。』

  孫堯講的其實就是六個字:政、產、學、研、金、介。

  這六要素相結合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新構想,是由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提出的。

  政:資源整合做『領唱』

  『產學研結合』的口號喊了多年,但科技與經濟卻始終若即若離。這次黑龍江推出的『政產學研金介』結合,將怎樣解決這個難題呢?

  孫堯認為,政府牽頭,整合各部門資源,同時吸納社會相關部門加入,由政府領唱這首『政產學研金介』大合唱,纔能真正唱好這臺大戲。政府在其中起到引導、支持、服務、監督、保障的作用。

  如此纔能打破行業鴻溝,形成合力。

  目前,黑龍江省政府已經就此成立了聯合小組,由省科技廳、省經委、省教育廳三家聯合評審,共同促進『政產學研金介』的結合。

  產:創新攀『科技高枝』

  『是科技部門幫我這個個體戶挖掘到了第一桶科技金子。』對於科技的神奇力量,集賢縣的陽霖集團董事長劉樹林體會最深。

  陽霖集團原本是一家普通的傳統大豆產品加工企業,2003年黑龍江省科技廳到企業調研,當起了『紅娘』,把國家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介紹給了集團。劉樹林做夢都沒想到能攀上了國家級的『科技高枝』。

  就此產研攜手,聯合申報了『年加工66萬噸大豆生產專用蛋白及粉末油脂』項目,列入國家發改委振興老工業基地第二批國債項目,獲得2000多萬元的國債支持。陽霖從此步入了高科技的發展軌道。

  在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在各方促動下,科研成果開始走出廟堂,走到企業中發揮作用、釋放潛力。

  學:科研聽『第一需求』

  在黑龍江,以前關門搞研究的高校裡的教授們,開始認真傾聽來自經濟主戰場的需求聲音。

  哈爾濱理工大學與哈爾濱志陽汽車電氣有限公司共建了志陽汽車電子產品研發中心,雙方共同研發了7個新產品,解決了許多企業的關鍵技術;

  哈爾濱醫科大學與哈藥集團共建了生物醫藥工程研發中心,目前有6個項目在研發中;

  東北農業大學與黑龍江北亞乳業有限公司共建乳品研發中心,全方位開展技術合作,共同開發新型乳制品———

  黑龍江省教育廳為了加快全省高校成果轉化,專門推出了《教育為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計劃》。目前,全省有17所高校與企業合作建立研發機構40個,為全省振興提供了重要的高新技術支橕。

  研:潛力需『盡情釋放』

  單位不掛牌匾,只有一個門牌號,一曼街3號,就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9研究所。在哈爾濱,像這樣以數字排列做單位名稱的中直軍工院所還有很多。

  科研院所的改革,把這些曾經衣食無懮的大科研院所逐漸推向了市場。面對市場競爭,幾十年的科技潛力如何盡情釋放?

  『我們所在軍工技術方面有優勢,尤其在國內傳感器行業處於領先地位。但是以前在軍轉民方面意識不強,如今政府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支持我所建立了哈爾濱市東北汽車電子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該中心依托49所在傳感器方面的雄厚技術積累,今年申報了國家發改委汽車電子產業化專項。項目建成後,將大大增強我國汽車傳感器的核心競爭力。』49所王平副所長向記者介紹說。

  無論是中直所還是省屬科研院所,如今都行動起來投身到經濟主戰場中。2004年12月27日,黑龍江省科技廳與大慶科技局、大慶高新區聯合組織供需對接會,有38家中省直科研院所參加,當天有22個項目對接成功。

  金:資本『做嫁』好振興

  國家二類新藥、中藥保護品種『疏血通注射液』是牡丹江友搏藥業有限公司的拳頭產品,市場前景巨大,發明人李振國親任公司的董事長。

  2002年,公司發展到第十個年頭時,年銷售額還只有四五百萬元,而當時的制藥企業都要走通GMP認證這一關,急需龐大的資金。關鍵時刻,黑龍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雪中送炭,為企業注入了1653.6萬元風險投資,使企業順利通過GMP認證。

  辰能風投在投入資金的同時,還參與管理。資金加上先進的管理理念,使公司的年銷售額猛增10倍,一躍成為黑龍江省的醫藥龍頭企業之一。

  作為黑龍江省最大的風險投資機構,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在推進產學研結合尤其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提供了豐厚的『嫁妝』,並陪伴這些『聯姻』後的項目成功渡過磨合期,過上了美滿和睦齊心奔前程的好日子。

  介:『科技紅娘』搭鵲橋

  在黑龍江產、學、研合作過程中,活躍著一批科技中介組織,他們就像特殊的『科技紅娘』,其中還有『專業科技紅娘』。

  『沒想到,就是那次生產力促進中心舉辦的博士科技行活動,解決了企業的大問題。』哈爾濱明日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日紅感慨地說。

  『當初,我們企業的水泥制品在質量問題上遇到了技術難題,參加活動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幫我們渡過了技術難關。現在我們已經建立了長期聯系,公司還成為哈工大本科生實習基地。』

  2004年7月,黑龍江省民營科技生產力促進中心被科技部批准啟動建設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類似上述『博士科技行』這樣為產學研結合牽線搭橋的活動,該中心經常舉行各種各樣的服務,極大地促進了民營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

  據統計,2004年黑龍江新增24個生產力促進中心,有3家生產力促進中心被國家批准按國家級示范生產力促進中心標准啟動建設。黑龍江還通過重點發展特色生產力促進中心,鼓勵支持創建多種形式的生產力促進中心,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89個生產力促進中心和13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2005年3月28日,科技廳廳長孫堯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說:『「政產學研金介」六要素與黑龍江重點發展的裝備制造、化工、能源、食品、醫藥、森工和高新技術七大產業在振興元年找到了結合點,一年多來,全省自主知識產權申請量超過了6000件。黑龍江正在向更加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目標邁進。』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