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無人下崗 無人上訪 人人工資超萬元 大山深處建成的小康社會
2005-04-18 11:03:1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邊麗艷 何建民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8日電 子女學費、有線電視收視費、自來水水費和取暖費全部免收,全體職工上全『勞動、醫療、大病、工傷和計劃生育』五大保險,無一人下崗、無一人上訪,800多戶人家全部住上樓房,工作生活在花園般的廠區,這就是哈爾濱鋼飛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鋼鐵工人的幸福生活。一個山溝裡的國營煉鐵廠,是怎樣成為和諧富有的『世外桃源』的?

  『三邊』企業的虧損史

  山青水秀的阿城市交界鎮。1970年,國家根據當地尚不清晰的地質資料,按『三邊』(邊勘探、邊開礦、邊建廠)原則,決定在這裡建一座中型煉鐵廠。

  工廠建成了,問題也來了。交界鎮的鐵礦儲量少品位低,無法滿足冶煉要求,鐵廠的原料全部由外地輸入,為此,國家又投資在這裡修了一條21.5公裡的最長的鐵路專用線。鐵精粉運到交界鎮每噸價格達到800元,而鐵廠的生鐵出廠價格卻不足200元。如此虧損持續了20年,鐵廠虧損了5540多萬元。

  企業虧損,職工困難。全廠幾千名職工家屬,都住在簡易樓和破磚房裡,沒有下水、沒有暖氣、沒有衛生間,職工年平均工資不到兩千塊錢,年吃年用都保證不了。

  企業虧損,環境就破破爛爛。工廠生產水泥,廠區卻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晴天是『揚灰路』,雨天卻是『水泥路』。生活區的環境更差,甚至不如當地的普通村屯。

  企業虧損,人心渙散。部分有權的乾部整天吃喝玩樂,克扣客戶和職工,有能力的人紛紛調走。群眾說:吃喝風把乾部的責任吃沒了,賭博風把職工的心賭散了,克扣風把黨風扣壞了。

  一個廠長創造的神奇

  1991年5月,裝卸工出身的范喜坤接任廠長。他表態:『我接的不是權力,而是責任。』他承諾:『職工住樓房,共同奔小康。』

  沒有一個領導說自己不行的,范喜坤到底有多大的能耐敢誇下海口?

  1991年年底決算報告顯示,鐵廠全年贏利5000元。5000元利潤,對於一個中型企業來說,可以忽略不計,而對於哈爾濱鐵廠來說,卻結束了20年的虧損歷史。

  1993年以來,范喜坤抓住鋼鐵企業形勢好轉的時機,進行了旋窯、電站、高爐、水泥等技改項目,新增固定資產1億多元,是1990年前的4倍多,煉鐵能力由7萬噸提高到14萬噸,水泥產量由8萬噸提高到17萬噸,企業連續14年贏利,2004年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640萬元,成為全省冶金行業的利稅大戶。

  山溝裡復蘇的企業,總得走出山溝。2002年,改制後的鋼飛公司,租賃了雙鴨山第一煉鐵廠,目前不但收回了全部4000萬元投資,而且實現利潤1000多萬元。

  2004年,鋼飛公司又投資1000多萬元在本溪建立了自己的選礦廠,大大提高了原料供應能力。

  每一個職工都要過上好日子

  企業發展靠職工,發展起來為職工。范喜坤想的最多的,是怎樣保證和維護職工的根本利益。

  企業效益好了,范喜坤投入2400多萬元建成改造了7棟住宅樓,使800多戶職工全都住上寬敞明亮的樓房。他又把居民區規劃成花園,花草樹木、小橋流水,甚至連廠區也全部實現了綠化。

  『我們不僅要讓職工過上好日子,永遠過上好日子,而且要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范喜坤說,10年來,職工免交的『四費』,累計達到了1500萬元,沒人下崗、沒人上訪、沒人練『法輪功』,年平均工資超萬元,他們已經過上了好日子。全部職工上全『五項』保險,保證了他們永遠過上好日子。隨著職工工資的增長,他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

  遇到節日集中到貨,正在休息的職工就會自發地到貨場卸貨,不要一點兒報酬;高爐渣池滲水不好,乾部職工就利用休息時間撿回幾十噸河流石;原料場子要挖排水溝,花高價僱來的挖掘機都乾不了,下夜班的工人不休息,硬是用鋼?、鐵錘完成了施工。

  范喜坤說:『已經財大氣粗的鋼飛公司,可能不在乎職工們節約的一點兒費用,但卻十分珍惜一直保持的創業激情。』十幾年來,范喜坤念念不忘的,是職工們給他的每一次感動和激勵。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