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春,齊齊哈爾以北最大的奶牛養殖場場主。由於他的示范和帶動,嫩江縣伊拉哈鎮黎明村出現了5個養牛大戶、100多個養牛戶,全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2100元,提高到2004年的3300元。
王樂春原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農民,1979年高中畢業後回村務農。他勤奮好學,很快就當上了村裡的拖拉機手。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他購置了農機具,自學並基本掌握了農業機械的正常使用和維修技術。他辦起農機配件商店,為全村農戶服務。
1998年,縣裡號召農民大力發展畜牧業。王樂春感覺這是個好機會,她賣掉了家裡的農具和機車,貸款20萬元,建起了標准化牛捨5000多平方米和存儲量達15000立方米的玉米秸貯窖三個,搞起了黃牛養殖業。他辛勤操勞,年底便出欄黃牛320頭。
為了有效利用原料,王樂春籌資建立了飼料加工廠和豆油廠,使養牛成本大大降低,利潤提高。2000年出欄黃牛1000多頭,收入3萬元。
富了的王樂春並不滿足,他廣收信息,看准市場,經多方考證,他認為養奶牛更有前途。2000年,他賣掉所有黃牛,又貸款30萬元,購進奶牛50頭。可信心十足的王樂春沒有想到,奶牛的飼養技術要求比黃牛的飼養高得多。由於技術跟不上,管理不到位,養奶牛第一年就損失15萬元,家裡人抱怨,村民又眾說紛紜。受到打擊地王樂春沒有灰心,他痛定思痛,決心重整旗鼓。一方面他去外地學習,一方面又爭取到領導的資金支持。這一次,他聘請技術員,搞科學化管理。他的付出終於得到回報,到2002年,他的奶牛場已初具規模。嫩江縣領導分肯定了王樂春的做法,並在全縣推廣,這更激發了王樂春的信心,他決心不僅要使奶牛養殖成為自己的事業,更要成為黎明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為了解決養牛資金問題,王樂春以自家全部財產作抵押,在上級有關部門幫助下,爭得畜牧貸款200萬元。他新購奶牛367頭,使黎明村奶牛養殖規模日益壯大,日產鮮奶3.8噸,並與完達山乳業集團聯營在村裡建了半機械榨乳站,建立凍精配種站,一個設備齊全、服務多體系的黎明村畜牧小區已經建成。
王樂春還動員村民種植玉米,與他們簽訂收購合同。他收購玉米和玉米秸比市場價高出2分錢;村民有的想買奶牛,但沒錢,他用自己財產抵押,讓村民買;村民賣奶不方便,他讓他們把牛奶送到自己家,幫他們賣。
黎明村奶牛養殖的發展,促進了各種行業的經營,經紀人隊伍不斷擴大,奶牛、黃牛的購買銷售以輻射到山東、山西、內蒙古等地,飼料加工業也逐步崛起,農業種植結構得到調整。隨著黎明村養殖戶的增多,王樂春提出成立奶牛協會,他當選會長。僅2004年上半年,黎明村養牛協會就為養殖戶解決疑難問題78件。為了解除養牛的後顧之懮,他們還成立了奶牛風險基金會,每頭奶牛風險金為200元,按險情輕重給予經濟賠償。從而形成了技術指導、經營銷售、疾病防治、風險賠償的系列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