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9日電 購買房屋時,買房者在宣傳模型上看到的涼亭,如今變成了煤氣加壓房,每天輸送大量的煤氣,讓居住在其附近不足20米的河松小區807棟居民膽戰心驚。為了拆除這個『炸彈』,居民們將樓房開發建設部門告上了法庭。
涼亭變煤氣加壓房
據河松小區807棟的居民劉景志講,807棟共有80多戶居民,大部分都是在2000年購買的房屋。當時,他和其他居民們在小區售房的沙盤上看到,807棟樓兩樓之間是一片綠地和一個涼亭的模型,考慮到這樣的環境非常幽雅,都毫不猶豫地與出售河松小區樓房的哈爾濱正達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達公司)簽訂了購房協議,並在2001年年初相繼辦理了入住手續。入戶時,樓房中間還是一片空地,居民們都認為不久就會建成涼亭。但是到了2001年5月,居民們卻發現涼亭變成了煤氣加壓站,而且距四面居民樓的距離最遠的不過十幾米,成了807棟樓旁的一個『炸彈』。於是,他們多次找到正達公司以及河松指揮部,要求按照沙盤所示拆除煤氣加壓房,還建涼亭,但都遭到拒絕。於是,807凍的張星奎等6戶居民以虛假廣告糾紛將正達公司和河松指揮部告上了法庭。
缺證據居民敗訴
因為在河松小區的售樓沙盤上,並沒有明確的用文字標明807棟樓房中間看似涼亭的建築是涼亭,居民們除了模型照片外又拿不出別的證據,2002年9月27日,法院審理後以這6位居民確認建築物是涼亭證據不足,駁回了6居民的訴訟。
6位居民不服,上訴到哈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年1月16日,中級法院審理後維持了原判。可是隨後,居民劉景志在《哈爾濱市城市管道燃氣管理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中看到,管道中心線兩側各50米范圍內不准燃放爆竹、燒荒或其他動火行為,管道中心線兩側20米范圍內不准取土、挖塘、蓋房或修建其他建築物。這讓他和其他的居民都非常迷惑。他告訴記者,以虛假廣告糾紛起訴後,他們確實拿不出沙盤上明確標明涼亭字樣的證據被法院判敗訴,但是這也不代表煤氣加壓站就能設在807棟前,否則按照《哈爾濱市城市管道燃氣管理辦法》,他們連在家動火做飯都是違規的。於是,作為其他6戶居民的代理人,劉景志提起了申訴。
在申訴的合議庭上,記者見到了正達公司和河松指揮部的負責人。他們對此表示,在和住戶簽訂購房協議時,合同中答應的條件都已經完成,售房的資料、沙盤都只是給購房者的一種參考,807棟樓中間的模型就是煤氣加壓站,而為了加壓站美觀纔建成了涼亭式,看看模型就斷定是涼亭,這是購房者本身認識錯誤,並不是虛假廣告。
目前,雙方仍各執一詞,劉景志等居民表示,如果申訴敗訴,他們將通過煤氣加壓站與法規不符另行起訴。
標注不清蒙顧客
據了解,在哈市購房時宣傳與實際不符的事情多有發生。2002年,哈市居民王女士在南崗某小區購房時,從售樓處的沙盤模型看到規劃中的小區中心綠地有幾千平方米,還有大型的幼兒園,但入住時卻發現中心花園處興建成了樓房,規劃中的幼兒園也成了公司辦公樓。王女士一氣之下聯合其他業主把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告到了法院。2003年,呂先生在道裡區購買了一處商品房,當時宣傳品和銷售人員都稱小區整體綠化率高,而且還借鑒了蘇州園林的設計,可進戶時園林卻是一片空地,開發商稱由於氣候原因在秋冬季節不適合栽種樹木花草。到了2004年夏天,呂先生見小區內歪歪扭扭地種上了幾顆小樹,找到開發商一問纔知道綠化工作已經結束。
購房者之所以因小區宣傳的配套公共設施與實際不附和開發商產生糾紛,主要是開發商在宣傳時經常采用含糊標注、鑽文字空子等把戲造成的。
據了解,目前哈市在購買房屋時,簽訂的購房協議中只是對房屋本身進行注明,開發商宣稱的小區公共設施、環境規劃並不寫入合同。一些市民在購買房屋後,經常發現小區的公共設施、環境建設縮水或與事實不符,但是只憑當時售樓者介紹和標注含糊不清的宣傳材料,即使起訴多數都是證據不足。因此,一些市民呼吁,如果可以責令將規劃的公共設施、環境建設的規劃寫進購房合同中,就使得樓房的銷售者無法進行含糊不清的虛假宣傳,保證了住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