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5月14日電 自從《生活報》『曉艷找名師』專欄推出以來,在接諮詢電話的過程中記者發現,打來電話的多數都是家長,雖然問的問題都不太專業,但家長還是不厭其煩地諮詢。許多學生則說,由於平時什麼事情都由家長來代做,所以有了依賴心理。老師表示,現在不管孩子有什麼問題,家長都會包辦代替,家庭教育走入誤區。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家長對孩子過於呵護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來做。9日,記者在哈市多所小學門口看到,本來應該背在孩子肩上的書包都在家長手裡拎著。
哈市龐女士給本報發來的電子郵件裡說:『我兒子今年小學四年級,以前學習成績一直是前三名,最近因我的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管他的學習事情,結果在本次月考中,學習成績下降到二十幾名,這使我領悟到,孩子的自學習慣太差,以前一直是我在督促他學習,一旦丟掉我這只「拐棍」,他就不會走路了。』
哈市一位孩子已經讀大學三年級的家長無奈地對記者說,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所以不管什麼家務活她都不讓孩子乾,怕耽擱她學習。現在孩子每周末都將髒衣服拿回來洗,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沒有主意,連將來從事什麼工作,孩子都讓家長說了算。
有關部門對9778名大學生進行《大學生職業指導現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五成大學生找工作依賴他人,大學生多數沒有職業規劃。
調查發現,有39.6%的大學生在畢業時通過網絡找工作,36.5%的人通過由學校、導師向用人單位推薦的方式,還有15.9%的人請求家人和朋友幫助推薦工作。其中,采用多種方法、多種渠道找工作的大學生只佔19.7%。過多地依賴學校、導師、家人、朋友,導致畢業生並不清楚如何正確撰寫自己的簡歷。大部分的大學生並沒有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規劃。
近日,哈市初中畢業班正在填報中考志願,而初中生真正自己填報志願的卻寥寥無幾,很多學生都把這件事交給父母,自己根本沒有任何想法和意見。對於這種現象,哈市第41中學校長張英傑說,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家長,家長的這種做法只會影響孩子的發展,應該讓孩子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深入社會,不是局限在家庭和學校兩點之間。
哈市第13中學校長韓在山說,許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離不開父母的呵護,到學校進行試講都由父母陪著。韓在山認為,目前社會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已經走入誤區,做什麼事不考慮孩子的主觀意願,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給孩子設計一切,家長對孩子關注、關心和愛是對的,但這些愛應該有科學性。現在的孩子普遍缺少責任感,是因為家長把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全部承擔了,孩子不會刷碗、洗衣服,在父母那裡連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學不到。韓在山說,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