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6日電 2004年,對我省1800多萬農民兄弟來講,是最實惠的、最難忘的。這一年的春天來的特別急,因為它是裹金帶銀而來的。中央1號文件剛剛發布,『一免兩補』(全部免征農業稅、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和良種補貼)政策悄然而至,沈寂的冰河開始沸騰,沈睡已久的黑土地頃刻間變得熱鬧起來,購買良種熱,購置農機熱,增加投入熱……,這股熱浪從春天一直刮到沈甸甸、金爛爛的秋天。當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仍沈醉於『種地不交錢,國家還給錢』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的同時,他們的娃娃,那些因為交不起學雜費,而愁眉苦臉的孩童也迎來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春天』,這就是國家和省出臺的針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的『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策。
據悉,按照省委、省政府『十項利民行動』中助學行動的要求和國家關於『到2007年,力爭使義務教育階段家庭貧困學生都能享受「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要求,省財政通過調整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確保了『兩免一補』工作順利實施。
全面落實了中央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發放工作。從2004年秋季起,中央財政負擔農村義務教育貧困學生免費教材書的經費,並下達我省2004年秋季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2700萬元。由於資金到位較晚,省財政廳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要求,采取現金形式,全部發放到貧困學生手中,覆蓋面為全省所有縣(區)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共72.4萬人。其中初中32萬人,小學39.8萬人,特教6404人。同時,按國家要求,2005年秋季起將采取政府采購辦法,把教科書發到貧困生手中。分階段落實了中小學雜費減免政策。對應由我省負擔的免除農村困難學生雜費工作,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三步走』辦法予以落實。一是在2004年8月開始,將全省農村中小學雜費標准下調了10元,同時,通過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對市縣給予補助,對全省21個國家和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所有中小學生(64萬名)實行了全部免收雜費,免費額達4800萬元;二是在此基礎上,於2004年底,省級財政籌集專項資金2469萬元,對全省貧困縣以外的48萬名農村貧困學生給予三分之二的雜費補助(人均48元),並對全省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給予了全額雜費補助;三是在2005年部門預算中落實專項資金3600萬元,對21個貧困縣以外的農村貧困學生的雜費給予全額免除。落實了農村寄宿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所需資金。從2004年起,每年籌集專項資金2009萬元,解決了對全省12.4萬名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村寄宿制學生和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生活困難問題。從2005年起,我省各級財政每年將安排『一免一補』資金10785萬元,加之國家的免費教科書專項資金,我省可提前兩年完成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兩免一補』的工作目標。
2004年全省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對教育支出的投入力度,全年用於教育事業的財政支出達到91.8億元,比上年增加10.8億元,增長22.64%,增長幅度創歷史新高,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16個百分點。
隨著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全省各級各類教育事業較快發展。特別是農村地區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村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97.17%,青壯年文盲率下降至1%以上;高中教育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毛入學率達到39.58%;高等教育穩步發展,毛入學率達到22.97%。此外,職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遠程教育也得到較快發展。
按照中央關於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要求,特別是針對稅費改革後,農村教育投入格局發生變化的實際,我省各級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大了農村基礎教育方面的投入,確保了新增教育專項重點投向農村。2004年,省級財政投入資金1.4億元,吸引地方籌措資金4.2億元,改造中小學危房69萬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51萬平方米;籌措資金1.2億元,用於中小學布局調整,共撤並學校和教學點311個。
2004年,省財政籌措職業教育專項資金2828萬元,扶持76個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控、計算機專業實驗室和5個高等職業學校的貸款貼息項目建設;為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高等學校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按照新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省屬高校每年約有3.5萬名學生可以獲得國家助學貸款1.75億元。2005年,省財政需負擔學生貸款貼息資金和貸款風險補償金合計1946萬元,以後還將逐年增加,五年後將基本穩定在3000萬元以上。
數據是枯燥的,但它也映射出一個信號:公共財政將大踏步地走進農村,奔向它可以發揮、可以盡情施展的領域。糾正『越位』,彌補『缺位』,全省各級『財政人』正在按照國家和省裡部署,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要求,在不斷探索,大膽實踐著。我們相信: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全省農村土地的日子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