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電 票友遲遲不肯散場,預定兩小時的活動延長到4小時;邀請函只發出50多張,卻有100多位票友聞訊前來……昨天對冰城的京劇票友來說是個好日子,中斷活動近10年的市工人文化宮業餘京劇團重新成立,票友們又有了切磋技藝、相互交流的好去處。
市工人文化宮曾是我市京劇票友的樂園。據業餘京劇團團長宋志復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文化宮的業餘京劇演出活動頻繁,票友的藝術水准也達到了較高層次。那時,文化宮購買了5套京劇演出服裝,共七八百件,遠遠超過專業劇團的裝備水平。1981年春,文化宮成立了業餘京劇團,在音樂廳每周演出兩場,《穆桂英》、《鍘美案》、《望江亭》等40多個保留劇目輪番上演,容納400人的小劇場,場場爆滿。1984年秋,業餘京劇團解散,票友們只偶爾聚在文化宮搞搞活動。10年後,隨著活動場地紛紛出租經商,文化宮的業餘京劇活動基本停止。
據了解,我市業餘京劇活動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多年來,哈一機文化宮、道外62中學、鐵路老年活動中心、道裡撫順街道辦事處等地,始終有眾多票友定期聚集,形成了數十個藝術水平較高的業餘京劇團體。此外,兒童公園、建國公園、江畔等地,也有眾多票友參加『票市』活動。全市長年參加活動的票友達一兩萬人。
在昨天的文化宮業餘京劇團慶祝活動中,既有二十幾歲的年輕票友,也有年近八旬的老人,中青年佔一半以上,許多票友是聽到消息後『不請自來』的。打鑼鼓,拉二胡,唱做念打,大家三五成群,自得其樂。年逾五旬的杜平,是哈電線廠退休工人。多年來,他遍訪我省京劇名家學藝,練就了聲色甜美、字正腔圓的京劇表演本領。杜平對記者表示,工人文化宮在票友心目中是從事業餘京劇活動的最高殿堂,業餘京劇團的成立對提高票友的藝術水平,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年近八旬的宋志復團長說,京劇團將以培養中青年骨乾為目標,為更多的京劇愛好者提供舞臺,力爭早日向市民做公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