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4日電 『牡丹江的物業管理企業沒有一家是贏利的。』牡丹江市房產局物業科負責人的一番話讓記者吃驚。19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采訪。
長安街東五條路有一個普通的小區———綠苑小區,1996年牡市小區實行物業管理模式正是從這裡試點並走向全市的。正因為這裡是起點,這裡的物業管理也較早地陷入了困境。今年4月份,這個小區的物業費收繳率只有15.7%,收上來的2600元錢不能支付二十多個員工的工資。
管理綠苑小區的某物業公司是牡市一家大型物業管理公司,負責59個小區的物業管理,服務面積達到83萬平方米。這家物業公司的王經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全額收費計算的話,公司每月應收入18萬元,但目前收費率僅在30%左右,每月物業費收入在5至6萬元,全年在70萬元左右。而公司光員工就有520人,僅工資一項支出就有130萬元,再加上其他支出,這家物業公司去年虧損在一百多萬元。
據介紹,目前牡市有140個小區,五百多萬平方米的住宅實行了物業管理模式,覆蓋率達到40%左右。沒有實行物業管理的小區,多是一些大型企業的職工小區,企業自行負責物業管理。剩下的十多萬平方米『棄漏管』房屋,沒有物業公司管理,現在由居民自修自住、自我管理。
據了解,牡市物業公司物業管理費的收繳率一般在30%左右,有個別小區不到20%。這種局面,已經影響到了物業公司的運轉,進而影響到了正常的物業管理。
據龍江小區居民介紹,從居民住進去到現在,小區根本沒有物業管理,造成小區居民吃水難、行路難、環境差等諸多問題。
牡市房產局物業科工作人員表示,沒有物業公司是不行的,物業公司應該負起責任,居民也應該自覺繳費,只有雙方互相配合,物業管理纔能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