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走進『731』前身『中馬城』
2005-05-30 10:39: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晁元元 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30日電 731部隊的前身。1932年,日本關東軍石井部隊中馬大尉開進五常背蔭河,秘密修建細菌殺人工廠,這兒以中馬大尉為首,因而被稱為『中馬城』。1936年的一次監獄暴動使這一秘密殺人工廠暴露目標,1937年,731部隊轉移到離哈爾濱南的平房附近。

  《五常文史資料》記載:從『中馬城』跑出的人說,那裡關押大部分是抗日志士和貧民百姓,每天給一些好吃的,然後隔幾天就有穿白大褂的來抽血,這些血用來研究細菌,什麼時候血抽淨了,人就下落不明了。

  上午的陽光,明媚地傾灑在靜靜的背蔭河鎮。鎮中心小學傳出孩子們朗朗讀書聲,與之毗鄰的一家獺兔基地原種場的工人們在忙著給兔子們添草喂料。

  翻開歷史檔案,讓人很難想象,73年前,這家獺兔基地會是日本侵略軍殘殺中國人的細菌工廠『731』部隊前身———『中馬城』的核心地帶,鎮中心小學也是『中馬城』的一部分。

  據五常市文聯秘書長、對『中馬城』進行研究的沈啟林介紹,1932年秋,駐在拉林的日本關東軍石井部隊中馬大尉開進背蔭河村,火車站以東2華裡之內萬餘畝宅地及建築物,全部被日軍強佔。緊接著大批日本憲兵隊、守備隊、警備隊陸陸續續駐進背蔭河村。

  被抓來的上千名中國勞工在日軍的刺刀下,日夜秘密施工,勞工都要戴上面罩,防范十分森嚴。

  在1933年年初,以現在背蔭河鎮中心小學一側的獺兔基地原種場為中心建起了一座陰森龐大的城堡,這裡以中馬大尉為首,因而被稱為『中馬城』。城堡總佔地面積103500平方米。牆頂安裝鐵絲網,外牆四角各有一碉堡型炮臺,南面有一個簡易的飛機場。

  居住在背蔭河鎮的老戶姚軍今年56歲,是鎮中心小學的退休教師。他母親活著的時候,經常給他講耳聞到的『中馬城』的一些事情。姚軍說,那時,『中馬城』的鐵絲網就在背蔭河村邊,村裡通往東部山區的道路改由北崗繞道而行。附近村莊的人遠遠只能看見城堡和高高的煙囪,一律不准靠近城堡,幾乎天天晚上聽到有大卡車從村子旁邊開過,卡車被大帆布遮蓋著。有一次,車被陷住了,日軍叫附近的百姓來拉車,拉車人聽到裡面有痛苦的呻吟聲,十分驚愕,至於車內拉著什麼人,為何呻吟,當時無人知曉。

  有時城堡內煙囪冒出煙時,還能嗅到死屍的焦臭味,在城堡東側的一些村屯,順風時還能看到刮出的一些黑色灰片子,近看上邊均是布紋。有一次,一過路人為了走近道,誤進『中馬城』,竟被裝進麻袋摔死,不留任何活口。

  沈啟林介紹,1945年,日本侵略軍投降後,憤怒的中國人擁進『中馬城』。人們發現這裡大多數監號室內用白灰刷新,但個別仍能看出紫黑色的斑斑血跡,讓人不寒而栗。

  1933年至1937年,『中馬城』兩次遭到抗日聯軍的襲擊,1936年又發生了越獄事件,日軍感到秘密已經泄漏,1937年8月,從『中馬城』倉皇撤出。那次從『中馬城』越獄逃出的12個人,後來都投奔了抗聯三軍,帶頭越獄的王子陽後昇為師長。『裡面關押的大部分是愛國志士,在「中馬城」吃得好,大米白面,但是就是隔幾天就有穿白衣服的日本人抽上一大管血,直到最後支橕不了,仍被強制抽血,然後被送進焚屍爐焚化。』

  《五常文史資料》記載,『中馬城』自建立之始,到底慘死在這裡的中國人民和愛國志士有多少,已無法考究。只知道『中馬城』自使用之日起,監內押人每天都在600至1000人左右。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