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守望大森林:記樺南林業局的森林了望員們
2005-05-30 11:17:2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深遠 楊利友 王悅森 萬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5月30日電 五月的天,已經春光明媚,然而在大山深處,仍舊春寒料峭,有的地方雪竟然沒化。

  樺南林區綿延百裡的群山峻嶺之中,朝康山鶴立雞群,海拔800米,大有一覽眾山小的氣勢。建在這裡的了望塔可起大作用了,林業局施業區內的火情火警盡收眼底,被稱作防火指揮中心的眼睛。

  工作在塔上的了望員,成年累月地和青山藍天為伴,與林海樹梢共舞,可謂偏得,但其中的孤獨寂寞也是常人所難以承受的。

  在樺南林業局這個崗位上,52歲的王喜德和兒子王戰國已經堅守了12個年頭。兒子從18歲就開始跟著老王上山,期間經歷了許多難忘的故事,這讓老王感慨萬千。

  朝康山,是樺南林區的『戰略要地』,這裡是全局的中心點,了望半徑可達到30公裡,晴好天氣能看出100公裡開外,輻射全局17個林場,是連接各基層單位電臺通訊的中轉站。它的特殊性還體現在一年四季都有任務,春秋兩季防火值班,夏季防汛觀察監測,冬季木材冬運生產報表『通氣』,都得通過這個『制高點』來完成。

  山上沒有路,沒有水,沒有國電,看不了電視。由於高山缺氧,晝夜溫差較大,呆在上面,喘氣都很困難。了望塔距離有人家居住的最近地方新青林場,直線距離也有15公裡的路程。人上去一次,必須要帶足一星期的乾糧食品。夏天要到半山腰的泉水處取水,冬天靠化雪水來使用。

  在長達三個小時崎嶇危險的登山路上,黑熊、野豬、?子的腳印隨處可見,了望員們每年交接班的路上,都有與黑熊遭遇有驚無險的過程。至於上山路上,趟沒膝蓋深的雪坷子、河溝子,摔多少個跟頭.就不足為奇了。

  老王父子在山頂了望塔上,一旦進入了工作狀態,是很難閑下來的,除了下山背水、撿燒柴、做飯外,要做到全天候的觀察了望四周的火情火險.而且還要研究了望業務。如果哪個山頭、溝系冒煙了,就得馬上校准大地坐標,確定經度和緯度,是多少號林班,要立刻報告給林業局防火辦值班室。同時密切注視火情,便於指揮中心派遣專業撲火隊上前撲救。

  夜晚的朝康山是漆黑恐怖的,了望塔所處的位置正處在風口上,狂風呼號伴著野獸的嘶鳴,很是?人。

  說起這幾年來的變化,讓王喜德和他的伙伴們有了許多滿足。原來住地窨子,現在林業局給新蓋了磚瓦結構的兩層塔樓;原來點油燈,現在安裝上了太陽能發電機和風力發電機;考慮安全因素,還增編了人員,實行每周兩班倒工作制,通訊和生活條件都有了極大的改善。

  另外,林業局還特殊關照工作在高山之巔的了望員,為他們在原工資基礎上,又長了一倍的薪水。這讓王喜德心裡很溫暖,感覺非常有乾勁和奔頭兒。

  聽說另一班的了望隊員王德勝,號稱王老六,也已經在朝康山上乾了八年,算是一個了望老兵了。許傳發剛上塔工作三年,是個『新兵』,由於常年工作在高山上,很少能見到人影,所以看到來了客人或是跑山的,就格外熱情,問寒問暖,燒水做飯的,忙個不亦樂乎。

  記者上山的那一天,王喜德把從自家拿上來的瓜子、花生都掏出來,一個勁地勸大家吃,這可是他打發寂寞難挨時光的『嚼頭』啊

  說起以前條件艱苦的狀況,有一天晚上大風把煙囪給刮倒了,屋裡的溫度一下子就涼起來,許傳發只好穿著棉衣褲,帶著棉帽子睡覺,第二天早晨起來時,竟把鼻子給凍壞了。還有一次,來訪的省報記者拿的礦泉水放在窗臺上,坐在炕沿上,僅一會兒嘮嗑的工夫,水就給凍住了。可想而知,了望塔的工作環境是如何艱苦了。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青草綠了,樹葉黃了,就這樣,了望員遠離人煙,在特殊的條件下默默地堅守著崗位,以苦為樂,以苦為榮,以犧牲個人的安逸換來了大森林的平安。

責任編輯: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