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受到品牌知名度等層層束縛 龍江酒業的出路還要在酒的身上找
2005-06-23 08:52:1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董曉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6月23日電 近日,中國食協白酒專業委員會發布了《全國白酒行業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在白酒廠家中推廣使用純糧固態發酵白酒標志。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將在白酒業形成一種『地震效應』,許多白酒廠家將在消費者的重新選擇下被『驅逐』出市場。

  消息一出,一些本已舉步維艱的龍江白酒企業更顯愁雲慘淡。

  規范:一場『地震』在所難免

  對《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的發布,哈爾濱市多家白酒企業均表示,這在白酒行業絕對是一次『地震』,雖然黑龍江省以盛產糧食著稱,高粱、玉米、小麥都是重要的釀酒原料,但黑龍江省目前有多少家企業是以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生產白酒的,這個數字雖無明確統計,但黑龍江省一位長期從事白酒生產的業內人士表示:『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幾家』。除了用純糧固態發酵工藝之外,很多企業都是用食用酒精為基本原料勾兌白酒,還有的企業采用固液結合法,即以食用酒精為主體,加入少量糧食固態發酵的調味酒,制成與純糧固態糧發酵白酒口感類似的白酒,業界將這兩種方法稱為『新工藝』。

  據中國食協白酒專業委員會工作人員崔女士介紹,有關『純糧標志』的受理和批准,將按照國家名酒企業、全國知名企業和地方骨乾企業的順序進行。申請使用純糧標志要按照自願原則,逐級遞交申報材料。今年將只對中國名酒進行審核。對此,業內人士李先生說,如果不從專業技術和行業管理角度來看,很少有消費者知道自己喝下去的是什麼工藝造的酒。市場上究竟有多少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又有多少新工藝白酒,沒人能說清楚。一些白酒企業特別是很多中小企業用『新工藝』造酒,然後通過豪華包裝和誇大宣傳,標稱『純糧固態發酵白酒』,以虛高價位推向市場,導致白酒市場秩序混亂。而新規范就是給真正的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貼『純糧標志』,在市場上『以正視聽』,讓消費者真正行使選擇權,真正實現消費信息對稱,不花冤枉錢。

  李先生說,雖然目前新規范的實施尚未涉及黑龍江省白酒行業,但可以預計明後兩年,隨著《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行業規范》廣為周知,『純糧標志』的陸續配掛,黑龍江省白酒行業將會發生大的變革,一些沒有用純糧固態發酵工藝生產白酒的中小企業產品,會因消費者的挑剔選擇,而被逐漸減少市場佔有份額,甚至可能被逐出市場,而有『純糧標志』的白酒企業,則會『更上一層樓』。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預計,如果『純糧標志』施行,黑龍江省可能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小酒廠消失。

  現狀:『裹足』前行

  那麼,目前黑龍江省的白酒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現狀呢?一位大型酒廠負責人直言:舉步維艱。

  省輕工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尚維介紹,黑龍江省的一些白酒品牌曾經紅極一時,在一段時間內佔領省內外白酒市場的很大份額。比如2000年至2001年,市場主導品牌是三九龍濱酒廠出品的『九加紅』,其廣告語『喝酒不傷肝』,曾一度掀起保健酒熱潮,還有『龍濱898』、『龍濱王』、『北大倉』、『清老』、『黑土地』等,在全國市場上曾刮起一陣『東北酒』風。

  據了解,黑龍江省年產千噸以上的的白酒大企業有10餘家,包括玉泉、富裕、龍江龍、北大倉、黑土地、東北王、上京、嫩江春等。據了解,全省每年銷售40萬噸白酒,只有不到10萬噸銷往省外,而全省共有1000家左右的白酒企業,其中有生產許可證310家,尚有700至800家無證小企業。由於在白酒市場基本局限於省內,加上『僧多粥少』導致的惡性競爭,使黑龍江省多數白酒廠處於開工不足的狀況。在有許可證的廠家中,只有200家左右開工生產。這與數年前一個酒廠一年就能生產數萬噸的旺勢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更可怕的是,表面看省內市場是『省內酒』的天下,10元至100元的中檔酒市場基本全在龍江酒業的掌控之中,但這卻是一片『虛假繁榮』。一位酒廠負責人表示,很多省內白酒企業都是處於虧損狀態,由於市場的畸形營銷導致多數利潤流向批發和流通環節,酒廠成了打工者,甚至賠本賺吆喝。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黑龍江省的絕大多數白酒企業雖已完成改制,但並未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仍屬於『土老冒』企業,企業規模上不去、資金匱乏、機制落後、缺乏叫得響的名牌等等,成了多數白酒企業的通病。

  業內人士鄭先生說,現在很多龍江白酒企業都像『小腳老太太』,只能『裹足』前行,而不能『健步如飛』。

  出路:創名牌龍江酒

  省酒業協會會長栗永清說,有人總結當今酒市場要獲得成功,品牌佔50%,策略佔30%,管理佔20%。現在的白酒市場說穿了就是名牌的市場,龍江白酒中目前尚沒有在全國范圍內知名的品牌。所謂全國性品牌,就是不僅其銷售額和利稅居全國白酒企業前20名,而且其在全國市場網點的覆蓋率超過60%,如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其市場號召力與市場價值不可估量。

  栗永清說,龍江白酒並不缺品牌,老品牌有龍濱、玉泉方瓶、老百乾、北大倉等,尤其是龍濱、玉泉方瓶、老白乾都曾是國優產品,新品牌有富裕、東北王、龍江龍、北方佳賓等,但這些品牌顯得過多過亂,要想在全國真正叫響還需再上一層樓。培養名牌需要從很多方面下功夫,但最根本的是需要打造名牌的意識和市場意識。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由於現狀艱難,加上『純糧標志』即將施行,很多白酒企業開始打起『退堂鼓』,准備轉型另謀出路。

  對此,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龍江酒業應當把這個當作一個難得的機遇,他們的出路只能在『酒』上。由於黑龍江省是產糧大省,所以『純糧標志』絕對能成為龍江白酒的一大象征,並能就此契機騰飛。

  栗永清說,目前在龍江白酒行業中已經出現了很好的勢頭,很多白酒企業已經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正在下大力氣挖掘品牌的酒文化和歷史底蘊。比如經考證,玉泉方瓶與金源文化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女真人的酒文化為金源文化增添了豐富的內涵,玉泉方瓶酒是金源酒文化的延伸和發展。而龍江龍與源遠流長的中華龍文化之間的契合,又為龍江龍增加了深厚的酒文化。這些悠遠的酒文化為將來龍江白酒的騰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現在龍江酒業要抓緊時機進行徹底改制,引進資金、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成真正的轉變。從龍江酒業全局來說,要進行一次大的布局調整,擠掉一些低劣企業,造就一批名企,特別是實力超強的『航母』出現,以全新姿態進軍全國市場。

  對龍江酒業的前景,多數業內人士信心十足。他們表示,只要緊守龍江白酒的『原汁原味』,並不斷創新打造名牌,龍江酒業『破繭』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