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勝利之旅』走進鶴崗 東山萬人坑累累白骨侵略鐵證
2005-07-06 09:55:5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樹泉 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當年悲慘的小礦工。 (蔣國紅 翻拍)
當年悲慘的小礦工。(蔣國紅 翻拍)

  東北網哈爾濱7月6日電 東山萬人坑位於鶴崗市新一煤礦以東700米處,原是長約40米、寬約30米、深近7米的自然坑。當年日本帝國主義推行『以人換煤』的血腥政策,采取招、騙、抓等手段,把大批中國勞工投入毫無安全設備的井下采煤,大批礦工在頻生的事故、超強的勞動和非人的待遇中死亡,屍體被拋於此處。它是日寇在中國制造的無數個『萬人坑』之一。

  6月20日,『勝利之旅』報道組走進鶴崗市東山萬人坑紀念館,面對縱橫疊壓坑中的累累白骨,我們的震驚和憤怒是用任何語言都難以形容的!

  展館骨坑內,一具具死難礦工的屍骨慘不忍睹,有的脊柱明顯變形,有的雙臂被鐵絲反綁,有的頭骨被擊穿,有的鐵線從眼眶中穿過……講解員指著一堆用特別的小燈照射著的屍骨說,這7具屍骨的鎖骨被一根鐵絲穿過連在一起,屍骨的主人是在活著時被施以暴行的。講解員說,當年場子面較小、成年人進不去的地方,日本人就逼大量童工背煤。

當年的幸存者張元玉老人講述他的苦難經歷。
當年的幸存者張元玉老人講述他的苦難經歷。

  當年礦工的幸存者、75歲的張元玉老人向記者講述了他的悲慘經歷:『1943年,我們一家六口從老家山東鄆城被招工到鶴崗東山一坑挖煤,日本鬼子拿中國人根本不當人,礦工吃的是橡子面,穿的是麻袋片,住的是破草棚,每天要工作12小時。當時大家編了順口溜:要吃煤礦飯,就得拿命換,井下就是鬼門關,十個下去九不還。

  『我那時14歲,弟弟12歲,就都去礦上背煤了。不到三年工夫,我的父母、哥哥和妹妹就連累帶病地死了,只剩下我和弟弟。有一次,弟弟乾活時從三米多高的天橋上掉下來,把腰摔折了,日本鬼子不但不給治,還猛踢了弟弟兩腳……

  『其實,最苦的還不是我們這些被騙來的礦工,而是那些被日本鬼子抓來的浮浪(流離失所的人),鬼子經常開著大卡車到街上抓人,沒有滿洲證的都被帶到附近一個有崗樓、用電網圍著的露天礦裡,人只要進去,就沒有活著出來的。

  陪同我們參觀的鶴礦集團宣傳部副部長苑士東說:『1997年是鶴崗礦務局(鶴礦集團前身)最艱苦的時候,當時全體職工捐款20萬元修繕東山萬人坑紀念館,沒有一個人皺眉頭。大家都覺得這是一種責任。留下這些鐵證,不僅可以有力地回擊死不承認歷史的日本右翼分子,還能教育國人永遠不忘國恥!』

  東山萬人坑自1968年被發掘以來,已接待國內外參觀者136萬人次,其中也有來自日本的和平主義者。